正畸治疗常规流程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治疗计划制定
03
预处理准备
04
主动矫治期
05
复诊维护管理
06
结束保持阶段
01
初诊检查阶段
01
初诊检查阶段
PART
患者资料收集与建档
询问病史
拍照记录
收集口腔模型
建档
了解患者的正畸治疗史、口腔健康状况、是否有过敏史等。
通过制取口腔模型,了解患者牙齿、牙弓、咬合关系等。
拍摄面部、口内照片,用于后续治疗对比和效果评估。
将患者基本信息、病史、口腔模型、照片等资料整理归档。
全景片及侧位片影像检查
用于观察牙齿整体情况,包括牙齿数目、形态、位置等。
全景片
评估颌骨发育状况,判断上下颌骨前后向位置关系。
侧位片
通过全景片和侧位片,分析患者牙齿、颌骨、关节等结构,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影像分析
咬合关系与面部对称性诊断
咬合关系检查
检查牙齿的咬合关系,包括上下牙齿的接触情况、牙齿排列等。
01
面部对称性评估
观察患者面部是否对称,包括颌骨、颧骨、鼻子等部位。
02
面部美学分析
根据面部美学标准,评估患者面部轮廓、笑线等,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3
02
治疗计划制定
PART
矫正目标与方案设计
牙齿排列
咬合关系
面容美观
稳定性
制定牙齿排列目标,包括牙齿的位置、角度、倾斜度等。
确定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确保咀嚼功能正常。
考虑牙齿与面部软组织的协调,改善面容美观。
确保矫治结果稳定,避免复发。
风险告知与患者沟通
沟通渠道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增强患者信心。
03
向患者展示预期的治疗效果,并说明可能存在的差异。
02
预期效果
矫正风险
向患者说明矫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牙齿松动、牙根吸收等。
01
矫治器种类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治器类型,如固定矫治器、活动矫治器等。
矫治器材料
选择适合患者的矫治器材料,如金属、陶瓷、塑料等。
矫治器舒适度
考虑矫治器的舒适度,确保患者能够配合治疗。
矫治器清洁与维护
向患者说明矫治器的清洁与维护方法,延长矫治器使用寿命。
矫治器类型选择确认
03
预处理准备
PART
口腔基础疾病处理
牙体牙髓病治疗
如果牙齿有龋齿、牙髓炎等牙体牙髓病,需要先进行治疗,确保牙齿的健康。
01
牙周病治疗
牙周病会影响牙齿的稳固,如有牙周病需要先治疗,如洁牙、刮治等。
02
口腔黏膜病治疗
口腔溃疡、口腔炎等口腔黏膜病需要得到控制,防止矫正过程中病情加重。
03
拔牙或片切操作实施
对于牙齿拥挤或咬合不良的情况,可能需要拔除某些牙齿,如智齿、双尖牙等。
拔牙
对于牙齿轻微拥挤的情况,可以通过片切牙齿的邻面来减小牙冠的宽度,获得间隙。
片切
拔牙和片切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和矫正方案综合考虑,由专业正畸医生决定。
拔牙和片切的选择
托槽粘接定位准备
粘接托槽前需要对牙面进行清洁、酸蚀和涂粘接剂,以确保托槽的牢固粘接。
牙面处理
托槽选择
粘接操作
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和矫正方案,选择适合的托槽类型和粘接位置。
粘接托槽时需要精细操作,确保托槽位置准确、粘接牢固,避免脱落或损坏。
04
主动矫治期
PART
矫治器佩戴操作规范
矫治器选择
矫治器调整
矫治器安装
矫治器清洁
根据患者牙齿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治器类型,如托槽、弓丝等。
按照矫治器的安装步骤和要求,确保矫治器稳固、贴合牙齿。
定期复诊,根据牙齿移动情况对矫治器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牙齿按照预期方向移动。
指导患者正确清洁矫治器,避免矫治器对牙齿和牙周组织造成损害。
弓丝力量施加与调整
弓丝选择
根据牙齿移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弓丝材料和规格。
01
弓丝弯曲
将弓丝按照牙齿移动的轨迹进行弯曲,确保弓丝末端与牙齿表面贴合。
02
弓丝结扎
使用结扎丝将弓丝固定在托槽上,确保弓丝能够稳定地施加力量。
03
力量调整
根据牙齿移动情况,定期调整弓丝的力量,以促进牙齿向预期方向移动。
04
定期拍摄牙齿照片或X光片,观察牙齿移动情况,及时调整矫治方案。
牙移动情况观察
监测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牙周组织变化
根据牙齿移动情况和矫治目标,评估矫治效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后期调整或结束矫治。
矫治效果评估
牙移动阶段效果监测
05
复诊维护管理
PART
观察牙齿移动情况
定期复诊可以及时发现牙齿移动的情况,以便调整矫治器。
检查矫治器完整性
确保矫治器没有变形或损坏,否则会影响正畸效果。
评估软组织变化
观察软组织(如牙龈、口腔黏膜)的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调整矫治力量
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矫治器的力量,确保牙齿移动符合预期。
4-6周复诊周期设定
支抗控制与咬合微调
微调矫治器
根据治疗进展和患者反应,对矫治器进行精细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03
根据牙齿的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