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耳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pptx
文件大小:4.41 MB
总页数:3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1.97千字
文档摘要

中耳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

中耳生理功能声阻抗匹配作用:主要通过鼓膜和听骨链补偿声音从空气传至内耳淋巴液造成得损失。咽鼓管功能:维持中耳内外大气压得平衡、引流作用、防止逆行感染。中耳肌反射性收缩得保护作用。2

中耳疾病诊断治疗程序病史症状:耳痛、耳漏、听力减退、耳闷、耳鸣等常规检查:电耳镜、耳内镜、显微镜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测听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冷热试验、旋转试验等影像学检查:颞骨CT和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3

4

5

听力学检查主观:纯音测听客观:声导抗测听,ASSR,ABR等6

纯音测听7

纯音测听8

声导测9

声导测10

分泌性中耳炎11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

定义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M)就是一种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得非化脓性中耳炎。13

解剖生理14

15

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鼻、鼻咽、口腔疾病。中耳局部感染:主要致病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等。免疫和变态反应:炎症介质、Ⅰ、Ⅲ变态反应16

病理生理早期:鼓室负压、粘膜充血、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漏出液。分泌期:腺体增加、分泌亢进,鼓室积液,渗出液,多为淡黄色或血性。退化期:好转恢复或胶耳、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胆脂瘤。17

临床表现症状听力减退:头位变动时加重或减轻,捏鼻鼓气或打哈欠时减轻。耳痛:隐隐痛可为持续性,可抽痛。耳鸣:低调。耳闷:患耳周围皮肤或耳内闷胀感。18

检查19

检查20

检查21

体征耳镜:鼓膜内陷,微黄或橘红,液平面,气泡,鼓膜活动受限听力检查:纯音测听—传导性聋,声导抗测听—鼓室导抗图B型或C型颞骨CT:鼓室积液22

诊断确诊:诊断性鼓膜穿刺23

鉴别诊断鼻咽癌:除外鼻咽癌在SOM得诊断中非常重要。鼻内窥镜、鼻咽CT或MRI、活检。外淋巴漏:多有镫骨手术史。脑脊液耳漏:外伤、颞骨骨折。头颅CT、化验检查。24

25

26

治疗治疗原则:去除病因、解除咽鼓管阻塞、排除积液非手术:抗生素、激素、抗组胺、局部鼻腔收缩剂、促纤毛运动药手术:排液—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置管上鼓室切开术,腺样体切除、鼻内镜术27

28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29

定义

中耳黏膜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上呼吸道感染30

病因病原微生物: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咽鼓管途径:婴幼儿咽鼓管短、平、宽,腺样体肥大,急性传染病,不当得捏鼻鼓气。外耳道途径:鼓膜穿刺、鼓膜置管,鼓膜外伤等血运感染:极少见31

临床表现症状全身症状:上呼吸道感染类似症状。耳痛:疼痛剧烈,放射至牙齿。听力下降,耳鸣:低调流脓:初为脓血性,后为脓性分泌物32

体征耳镜检查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或弥漫性充血,脓液波动少见。局部可见小黄点。如穿孔则穿孔处见搏动亮点。耳部触诊:乳突压痛。听力检查:多为传导性耳聋,少数混合性及感音神经性聋。血象:中性粒细胞高33

诊断与治疗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治疗:全身治疗:抗生素,彻底治疗;局部治疗:穿孔前和穿孔后治疗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鼻腔、鼻窦、咽部与鼻咽部慢性疾病。3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5

定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otitismedia)就是中耳粘膜、骨膜或骨质得化脓性炎症,常合并慢性乳突炎,病程超过6-8周。反复耳流脓、听力下降和鼓膜穿孔为主要特征得中耳疾病。病因: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多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转为慢性。急性坏死性中耳炎发展迅速,鼓膜穿孔,耳流脓持续存在。咽鼓管功能长期不良,鼓膜内陷,继发感染。鼻腔、鼻咽长期慢性炎症。体质弱、抵抗力差。36

病理和临床表现单纯型:最多见,病变局限黏膜。骨疡型:听骨坏死,骨质破坏。胆脂瘤型:并非真性肿瘤,而就是中耳里得一种囊性结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内有大量脱落上皮、角化物及胆固醇结晶,因此称为胆脂瘤。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