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耳鼻咽喉护理常规.pptx
文件大小:3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2.97千字
文档摘要

耳鼻咽喉护理常规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专科护理操作

03

感染防控措施

04

并发症护理

05

健康教育指导

06

护理质量评估

01

基础护理常规

01

基础护理常规

PART

环境与体位管理

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期进行空气净化消毒,减少探视人员,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保持环境整洁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平卧位,头部稍微垫高,有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

体位舒适

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噪音干扰患者休息和睡眠。

避免噪音干扰

生命体征监测要点

观察耳道、鼻腔、咽喉分泌物

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和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03

保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发热加重病情。

02

监测体温变化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耳鼻咽喉科患者往往呼吸功能受损,需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及时发现呼吸困难。

01

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不得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02

04

03

01

正确使用滴鼻剂、滴耳剂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滴鼻剂、滴耳剂,确保药物准确到达病变部位,发挥最大疗效。

观察药物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过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禁用耳毒性药物

严格禁止使用耳毒性药物,避免造成听力损害。

02

专科护理操作

PART

鼻腔冲洗操作规范

鼻腔冲洗目的

清除鼻腔内分泌物、痂皮及细菌等,保持鼻腔清洁、通畅,促进鼻腔生理功能恢复。

01

冲洗液配制

根据医嘱选择适当的冲洗液,一般常用生理盐水或特定药物溶液,确保冲洗液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鼻腔。

02

冲洗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头略前倾,将冲洗器头端置于一侧鼻孔,轻轻挤压冲洗器,使冲洗液从鼻孔流入并从另一侧鼻孔或口部流出,注意避免冲洗液直接冲击鼻腔粘膜。

03

冲洗后处理

冲洗完毕后,轻轻擤鼻,将残留物排出,并根据医嘱进行后续治疗或护理。

04

咽喉雾化吸入流程

雾化吸入目的

将药物以雾状形式吸入咽喉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达到消炎、祛痰、止咳等治疗效果。

雾化器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雾化器,确保雾化效果良好。

雾化吸入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将雾化器喷嘴置于咽喉部,深呼吸时按下喷雾开关,使药物随气流吸入咽喉部,注意保持雾化器喷嘴与咽喉部的适当距离,避免药物进入眼睛。

雾化吸入后处理

雾化吸入完毕后,用清水漱口,以减少药物在口腔内的残留,并根据医嘱进行后续治疗或护理。

耳部滴药技术要点

滴药前准备

滴药方法

滴药后处理

注意事项

清洁双手,确保药物无污染;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以便药物顺利进入耳道。

轻轻拉直耳道,将滴管对准耳道口,滴入规定量的药液,注意控制滴药速度,避免药液过快流入耳道或溅出。

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姿势数分钟,以便药液充分进入耳道并发挥作用;之后可用棉球轻轻塞住耳道口,防止药液流出。

滴药过程中避免触碰耳道皮肤,以免引起感染;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滴药并就医。

03

感染防控措施

PART

手卫生执行标准

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水池、消毒液、手巾等。

手卫生设施

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不同患者之间等,均应进行手卫生。

手卫生时机

按照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进行彻底的手清洁。

手卫生方法

器械消毒管理规范

器械保存

消毒后的器械应保存于无菌容器中,避免再次污染。

03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化学浸泡、气体熏蒸等方法对器械进行彻底消毒。

02

器械消毒

器械清洗

使用后立即清洗,去除附着在器械上的血液、组织等残留物。

01

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感染性废物

如棉签、纱布等接触过患者血液、体液的物品,应放入黄色垃圾袋中。

01

损伤性废物

如针头、刀片等锐器,应放入锐器盒中,避免刺伤。

02

药物性废物

如过期、废弃的药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03

生活垃圾

如纸屑、包装袋等,应放入黑色垃圾袋中,按普通垃圾处理。

04

04

并发症护理

PART

出血应急处理流程

立即评估出血量

止血处理

生命体征监测

遵医嘱用药

确定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及时报告医生。

采取局部压迫、填塞、结扎等方法进行止血。

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警惕休克发生。

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物或输血治疗。

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如半卧位,以便及时排出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雾化吸入

01

02

03

04

识别潜在的气道梗阻风险,如颈部肿物、气道异物等。

评估患者情况

对于严重梗阻的患者,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气管切开准备

气道梗阻预防策略

体温监测

定期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发热症状。

01

局部症状观察

注意观察耳鼻咽喉部位的红肿、疼痛、流脓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