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胎盘异常疾病查房.pptx
文件大小:3.1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2.74千字
文档摘要

胎盘异常疾病查房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常见疾病类型

01

胎盘异常概述

03

诊断技术要点

04

临床处理策略

05

并发症管理

06

预防与质控

01

胎盘异常概述

基本定义与分类标准

01

胎盘异常定义

指胎盘在形态、结构或功能上出现异常,可能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和母体的健康。

02

分类标准

根据异常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胎盘异常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胎盘前置、胎盘植入异常、胎盘早剥等。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地域差异

胎盘异常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差异,可能与医疗条件和资源分配不均有关。

03

多次妊娠、多胎妊娠、高龄妊娠、子宫内膜病变、胎盘发育异常等是胎盘异常的高危因素。

02

高危因素

发病率

胎盘异常在妊娠中的发病率较高,不同类型的胎盘异常发病率存在差异。

01

主要病理机制解析

血管病变

炎症与免疫

遗传与基因

环境因素

胎盘血管病变是胎盘异常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包括血管阻塞、血栓形成、血管壁病变等,导致胎盘供血不足或灌注不良。

胎盘异常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有关,炎症反应可能破坏胎盘的完整性,免疫异常可能导致胎儿排斥反应。

胎盘异常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和基因变异有关,某些基因异常可能导致胎盘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

环境因素如化学物质、药物、感染等也可能对胎盘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胎盘异常的发生。

02

常见疾病类型

腹痛

胎盘早剥的主要症状,轻重程度不等,多有突发的持续性腹痛,腰痛或腰背痛。

阴道流血

胎盘剥离导致胎儿血循环受阻,胎儿宫内缺氧,出现胎儿窘迫或胎死宫内。

子宫收缩

触诊时腹部呈板状腹,胎位不清,胎心音消失或减弱。

并发症

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出血、急性肾衰竭、羊水栓塞等。

胎盘早剥临床特征

胎盘部分覆盖宫颈内口,称为部分性前置胎盘。

部分性前置胎盘

胎盘边缘达到宫颈内口,但未覆盖宫颈内口。

边缘性前置胎盘

01

02

03

04

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称为中央性前置胎盘。

完全性前置胎盘

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小于20mm,但不覆盖宫颈内口。

低置胎盘

前置胎盘分级标准

胎盘植入综合征表现

6px

6px

6px

胎儿娩出后30分钟以上,胎盘仍未剥离,伴有阴道出血。

胎儿娩出后胎盘不剥离

使用子宫收缩药物后,胎盘仍不剥离或剥离不全。

子宫收缩药物无效

胎盘植入子宫肌层,甚至穿透子宫壁,形成植入性胎盘。

植入性胎盘

01

03

02

由于胎盘植入或剥离不全,导致子宫收缩不良,引起产后大出血。

大出血

04

03

诊断技术要点

超声影像学诊断

包括胎盘厚度、形状、胎盘实质内回声及胎盘后方的异常回声等。

胎盘形态与结构异常

包括前置胎盘、低置胎盘、胎盘植入异常等。

胎盘位置异常

如胎盘血管走向异常、血管增多或减少、脐动脉血流异常等。

胎盘血管异常

实验室指标监测

如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等,用于评估胎盘功能。

血清标志物检测

胎儿血气分析

凝血功能检查

了解胎儿酸碱平衡状况,评估胎儿是否出现宫内窘迫。

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以评估母体的凝血功能。

临床体征鉴别流程

腹部检查

观察腹部形状、皮肤颜色、腹部触诊是否有压痛或胎位异常等。

01

胎儿监护

通过胎心监测、胎动计数等手段,评估胎儿宫内状况。

02

病史询问

详细询问孕妇的妊娠史、疾病史、用药史等,以辅助诊断。

03

04

临床处理策略

急诊处置原则

紧急剖宫产

在危及母儿生命安全的情况下,需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

03

通过产前检查手段,了解胎儿状况,评估胎儿安危。

02

胎儿状况评估

监测生命体征

对孕妇进行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01

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胎盘早剥

胎盘位于子宫下段,部分或全部覆盖宫颈口。

前置胎盘

胎盘深深植入子宫肌层,分娩时无法剥离。

胎盘植入

手术干预指征

保守治疗方案

对于某些胎盘异常,如前置胎盘,孕妇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卧床休息

药物治疗

期待治疗

使用宫缩抑制剂等药物,以减缓病情发展,保护母儿安全。

对于某些胎盘异常,如部分性胎盘植入,可在严密监测下期待自然分娩或择期剖宫产。

05

并发症管理

产后出血防控措施

早期识别风险

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孕妇的年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孕期并发症等,以确定是否存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紧急处理措施

如发生产后出血,立即启动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快速输液、输血、按摩子宫等,以尽快止血。

预防性用药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合理使用宫缩剂、止血药等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阴道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胎儿窘迫应对方案

胎儿监测

紧急终止妊娠

给氧治疗

胎儿抢救

定期进行胎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