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CATALOGUE
02
病因与危险因素
01
疾病概述
03
临床表现与病程
04
诊断与鉴别诊断
05
治疗原则与管理
06
预防控制措施
疾病概述
01
基本定义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是一种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眼部刺激症状等。
病理特征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病理特征包括结膜下出血、水肿、滤泡形成等,严重者可伴有角膜病变。
基本定义与病理特征
流行病学特点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在特定季节,如夏季或秋季,发病率较高。
季节性
该疾病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人群易感性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传播速度快,易在人群密集场所爆发流行。
传播速度快
01
02
03
主要传播途径
通过接触被患者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物品也可传播。
间接传播
直接接触患者的眼部分泌物、泪液等可感染此病。
接触传播
在特定环境下,如密闭空间内,病毒可能通过空气传播引起感染。
空气传播
病因与危险因素
02
常见病原体类型(细菌/病毒/衣原体)
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腺病毒、肠道病毒70型等。
沙眼衣原体。
细菌
病毒
衣原体
2014
高风险接触场景
04
01
02
03
患者接触
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
密切接触感染者
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手帕、玩具等。
公共场所
幼儿园、学校、游泳池等人群密集场所。
季节因素
夏季或温暖季节易发生。
免疫力低下
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感。
免疫状态影响机制
被动免疫
新生儿可通过母体获得抗体,但持续时间短暂。
特异性免疫
感染过某种病原体后,可获得持久而稳固的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通过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01
02
03
04
临床表现与病程
03
眼红
结膜充血,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通常为结膜表层血管扩张所致。
异物感
由于结膜表面的滤泡增生或乳头形成,患者可能感到眼睛有异物感或砂砾感。
分泌物
结膜囊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晨起时尤为显著,可能粘附在眼睑或睫毛上。
典型症状分类(眼红/分泌物/异物感)
结膜充血与水肿
结膜表面出现弥漫性充血,结膜水肿明显,严重时可出现结膜下出血。
体征鉴别要点
01
分泌物性状
细菌性结膜炎时,分泌物多为脓性;病毒性结膜炎时,分泌物多为水样或浆液性。
02
滤泡与乳头
结膜表面可出现滤泡或乳头,滤泡中央有凹陷,呈白色或黄色。
03
耳前淋巴结肿大
部分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患者可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的体征。
04
自然病程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自然病程通常为1-3周,具体时间因病原体和个体抵抗力而异。
并发症
结膜炎可并发角膜病变,如角膜炎、角膜溃疡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此外,还可能并发眼睑炎、泪囊炎等眼部疾病。
自然病程与并发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04
结膜充血、水肿,结膜下出血,结膜囊可见分泌物,角膜上皮下浸润等。
体征
有接触史,如接触患者、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等。
病史
急性起病,单眼或双眼红、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等。
症状
临床诊断标准
可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检测。
结膜刮片检查
病原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
如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等,以确定病原体类型。
如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ELISA等,可检测患者血清或分泌物中的抗体或抗原。
实验室检测方法
与其他眼表疾病区分
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鉴别
后者起病急,结膜下出血明显,角膜上皮下点状浸润,分泌物稀薄,易溶于水。
03
沙眼起病缓慢,结膜充血以穹隆部和结膜上皮下为主,有角膜血管翳,分泌物为黏性、脓性。
02
与沙眼鉴别
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鉴别
后者起病较缓,分泌物为黏液性或黏脓性,结膜充血水肿较轻。
01
治疗原则与管理
05
抗感染药物选择策略
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等。
病毒性结膜炎
采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如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
细菌性结膜炎
选择抗支原体、衣原体药物,如红霉素眼膏、四环素眼膏等。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A
B
C
D
用药前准备
清洁双手,确保用药环境干净,避免交叉感染。
局部用药操作规范
用药频率
按照医嘱或药物说明书规定的频次使用,避免过多或过少。
用药方法
滴眼液点眼,眼膏涂眼,每次用药量要足,确保结膜囊内充分接触。
用药注意事项
避免药物直接滴在黑眼球上,避免药物流出浪费。
患者需单独使用洗脸毛巾、手帕等物品,避免与他人共用,防止交叉感染。
保持眼部清洁,分泌物多时及时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避免用手揉眼。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用眼,有助于结膜炎的恢复。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煎炸食品等,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接触隔离与护理要点
接触隔离
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