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骶尾部骨折护理规范.pptx
文件大小:3.9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2.45千字
文档摘要

骶尾部骨折护理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护理评估

03

急性期护理措施

04

并发症预防

05

康复训练指导

06

出院健康管理

01

疾病概述

01

疾病概述

PART

解剖定位与损伤机制

01

骶尾部解剖结构

骶尾部由5块骶椎和尾骨组成,周围有许多肌肉和韧带附着,是脊柱的末端。

02

损伤机制

骶尾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臀部着地或重物直接撞击骶尾部。

常见临床症状分级

重度

疼痛难忍,局部明显畸形,可触及骨折端,伴有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等。

03

疼痛较剧烈,可伴有局部肿胀和畸形,有时可触及骨折端,可能有轻度神经损伤。

02

中度

轻度

局部疼痛、压痛和皮下淤血,通常不伴有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

01

影像学诊断标准

可显示骶尾部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及是否有碎骨片,是诊断骶尾部骨折的常用方法。

X线检查

对于X线难以诊断的骶尾部骨折,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线、骨折片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有助于确定骨折类型和手术方案。

CT检查

02

护理评估

PART

基础生命体征监测

体温

呼吸

脉搏

血压

监测患者体温变化,观察有无发热等感染迹象。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评估有无呼吸困难。

监测患者脉搏速率和节律,注意与正常值的对比。

定期测量患者血压,关注血压波动情况。

神经功能状态检查

感觉功能

评估患者骶尾部及下肢的感觉功能,包括触觉、痛觉和温觉。

01

运动功能

观察患者下肢的肌肉收缩、肌力和肌张力,评估运动功能是否受损。

02

反射检查

检查患者下肢的腱反射和病理反射,判断神经反射是否正常。

03

疼痛分级与记录

疼痛诱发与缓解因素

观察并记录疼痛的诱发因素,如翻身、坐起等,以及缓解疼痛的措施和效果。

03

准确记录患者疼痛的部位、范围和性质,如刺痛、钝痛等。

02

疼痛部位与性质

疼痛分级标准

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01

03

急性期护理措施

PART

体位摆放禁忌规范

骶尾部骨折后,禁止患者坐立,以免加重骨折程度,增加疼痛。

禁止坐立

患者应平卧于硬板床上,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平卧为主

翻身时应保持脊柱平直,避免扭曲,以防止骨折部位受力。

翻身注意事项

疼痛干预方案选择

根据疼痛程度,选用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痛苦。

药物镇痛

物理疗法

心理护理

如冷敷、热敷、电疗等,有助于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散。

关心患者,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

皮肤完整性维护

预防压疮

保持床铺干燥、平整,定期翻身,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

01

皮肤清洁

定期擦洗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02

大小便护理

便盆应垫软垫,便后及时清洁,防止尿液、粪便浸渍皮肤。

03

04

并发症预防

PART

定时翻身

制定翻身计划,避免患者长期保持同一姿势。

01

减轻压迫

使用气垫床、软垫等减轻骶尾部压力。

0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长期受压和摩擦。

03

营养支持

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促进皮肤修复。

04

压疮风险防控流程

排便功能障碍管理

了解患者排便情况,及时发现排便困难。

评估排便功能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软化粪便。

饮食调整

尽量采用坐式排便,避免过度用力。

排便姿势调整

遵医嘱使用通便药物,缓解排便困难。

药物治疗

深静脉血栓预警

评估血栓风险

预防措施

密切观察

抗凝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手术等因素评估深静脉血栓风险。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使用弹力袜等物理预防措施。

注意观察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及时发现血栓形成。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05

康复训练指导

PART

早期被动活动原则

卧床休息

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骶尾部受力或移动,以缓解疼痛和避免进一步损伤。

01

被动关节活动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下肢被动关节活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02

轻柔肌肉按摩

轻柔按摩骶尾部周围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03

中期肌力恢复训练

站立训练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步进行站立训练,增强下肢肌力和稳定性。

03

在疼痛减轻后,进行坐位平衡训练,逐步增加平衡能力和稳定性。

02

平衡训练

静态肌肉收缩

鼓励患者进行下肢静态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稳定性。

01

后期功能重建方案

行走训练

在患者能够稳定站立后,进行行走训练,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功能性训练

体育活动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功能性训练,如上下楼梯、上下坡等,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鼓励患者逐渐恢复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1

2

3

06

出院健康管理

PART

安装扶手和防滑垫,确保患者如厕和洗澡时的安全。

厕所及浴室改造

选择硬板床,铺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