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隧道工程衬砌质量控制措施.docx
文件大小:15.3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1.97千字
文档摘要

隧道工程衬砌质量控制措施

合格的原材料、合理的配合比和严格的施工控制对确保混凝土质量来说缺一不可,主要施工环节工艺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配合比监督管理

试验部门应在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同时,加强配合比监督管理。试验室提供混凝土理论配合比,并根据砂石含水率测试结果,换算成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骨料的吸水性随着天气的变化,其含水率波动非常大,因此在开盘前,应准确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对粉煤灰也要检查其是否受潮,若受潮应测定其含水率,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并据此填发施工配料单。搅拌站应严格按试验室签发的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

2、开盘计量检查

混凝土开盘前应认真检查自动计量系统,确保计量准确。拌制混凝土所用各项材料,均应按重量投料,偏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3、混凝土的搅拌

拌制混凝土应采用自动混凝土搅拌系统,投料顺序为:碎石、砂、水泥、粉煤灰、水及减水剂。自全部材料进入搅拌机开始搅拌起,至开始卸料时止,确保每盘混凝土搅拌时间至少2分钟,以使外加剂充分发挥作用,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检查每工作班应进行2次,坍落度实测值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范围。

4、输和泵送

混凝土在运送途中,运输车应保持每分钟2~4转的慢速转动,为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保持混凝土必要的工作性,混凝土运输延续时间不得超过表7-3-10-5-1的规定。

混凝土运输允许延续时间表

混凝土出机温度℃

运输延续时间(min)

20~30

45

10~19

60

5~9

90

对运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应进行坍落度检查,钢筋混凝土应为140~160mm,不得有明显偏差。

泵送混凝土操作应符合泵送混凝土的相关规定,先用同水灰比砂浆润滑管道,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堵管。

5、浇筑

隧道衬砌施工多在起拱线以下的边墙上出现麻面、水泡和气泡等表面缺陷,严重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产生与浇筑和振捣环节的控制有关,应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改进,以防止混凝土表面缺陷的出现采取以下措施:

分层分窗浇注,泵送混凝土入仓应自下而上,从已灌筑段接头处向未灌筑方向分层对称浇灌,防止偏压使模板变形。灌注下层混凝土时,应将台车中层窗口开启,以利排气;同理,灌注中层混凝土时,应将台车顶层窗口开启,以利排气。

灌注混凝土时,应在泵管前端加长若干米的软管,进入窗口时应伸入窗内并使管口尽量垂直向下,以避免混凝土直接泵向岩面,造成墙角和边墙出现蜂窝麻面。

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米,当超过时,应采用滑槽、串筒等器具,或通过模板上预留的孔口浇筑,应杜绝浇筑高度过高而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浇筑方法。

严禁在泵车处加水。水灰比是混凝土强度的第一保证要素,有意加水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技术指标。

混凝土封顶时应严格操作,尽量从内向端模方向灌注,排除空气,以保证拱顶灌注饱满和密实度。

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避免间歇时间过长,若超过2小时,则必须按浇筑中断进行工作缝处理。

6、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衬砌台车上挂附着式振捣器两种方式进行振捣。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宜为5~10cm,每个振点的振捣持续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明显出现浮浆为度,在振捣过程中要使振捣棒避开钢筋,但要保证钢筋周围的混凝土均匀受振;附着式振捣器开动时间以混凝土浇满附着式振捣器振捣范围时开起,每次振动时间1-2分钟,谨防空振和过振,操作人员要注意加强观察,防止漏振和过振。

7、拆模

选择合理的拆模时间,利用全液压衬砌台车液压系统进行脱模,混凝土达到拆模控制强度所需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脱模后要防止衬砌表面受到碰撞。

8、养护

混凝土洒水养护时间见表规定。

混凝土养护时间规定

水泥品种

相对湿度

<60%

60%~90%

>90%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14天

7天

可不洒水

9、保证拱顶填充密实

严格控制水灰比、水泥用量和含砂率来保证混凝土中砂浆质量,降低孔隙率。尽量减小水灰比,水灰比不能大于0.6,砂率为35~45%,灰砂比为1:2.0~1:2.5。确保水泥、砂子、石子、水和外加剂的质量要求。施工中严格按配合比准确计量。计量允许偏差为:水泥、水、外加剂为±1%;砂、石为±2%。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

在模板台车上预留观察(注浆)孔,间距4~5m,观察孔用φ50mm的锥形螺栓紧密堵塞,混凝土初凝后拧开螺栓,探测拱顶是否回填密实,如果有空洞,在混凝土具一定强度后且于模板拆除前压浆回填。

如果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拱顶回填不满,那么应采取二次插管浇注的方法,首先在挡头板位置预留排气孔,然后由内向挡头板方向压灌混凝土。

在挡头板处,拱腰线以上预埋注浆管,间距3m,如果发现有空洞,在混凝土具一定强度后且于模板拆除前压浆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