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英语教海泛舟:且行且思,且悟且长.docx
文件大小:14.46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2.38千字
文档摘要

英语教海泛舟:且行且思,且悟且长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的点滴里,我常与惊喜相遇,也不断和困惑过招,这些经历如同一束束光,照亮我对英语教育的探索之路。

一、情境,让语言“活”起来

初接触七年级学生,他们对英语满是好奇,可真要开口,又扭捏羞涩。记得教“restaurant”(餐厅)相关内容时,课本里的对话枯燥生硬,学生跟读几遍就没了兴致。我灵机一动,把教室一角改造成“迷你餐厅”,小道具一摆,让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顾客。

“Waiter,Idlikeabowlofnoodles.”一个男生扯着不太标准的音调开口,瞬间打破了沉默。紧接着,“Whatkindofnoodlesdoyouhave?”“Wehavebeefnoodles,tomatonoodles...”对话像被激活的溪流,在教室里流淌开来。有个平时内向的女生,扮演顾客时,眼睛亮晶晶的,把“MayIhaveacupofjuice?”说得又甜又脆。

从那以后,我常琢磨各种情境:讲“travel”(旅行),就模拟机场值机、酒店入住;教“shopping”(购物),把讲台变成“柜台”,学生拿着自制“商品卡”讨价还价。当语言从课本上的铅字,变成生活里的交流,学生眼里的光,让我明白情境不是点缀,而是英语学习的“魔法棒”,能唤醒他们运用语言的本能。

二、差异,是成长的拼图碎片

班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这是最棘手的挑战。小宇小升初没接触过系统英语,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而小萱跟着外教上过课外班,口语流利得像nativespeaker。

最初,我试图用统一的任务“拉平”差距,结果两头不讨好:基础弱的学生望着复杂的阅读题发呆,基础好的觉得“小儿科”提不起劲。一次批改作业,小宇用拼音标注单词读音的作业本让我心疼,小萱满是创意的英语短文又让我惊喜。

我开始调整策略:分层设计任务。基础层,布置“单词接龙”“句子翻译”,帮他们筑牢地基;进阶层,安排“文章改写”“观点辩论”,给他们拓展的空间。分组合作时,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搭配,小萱教小宇发音,小宇帮小萱整理思路,奇妙的化学反应就这样发生了。

差异曾让我焦虑,可慢慢发现,正是这些不同的碎片,才能拼出班级英语学习的多彩版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尊重差异,才能让他们在英语路上各绽光芒。

三、文化,打开世界的窗

英语教学不只是教语言,更是传递文化。讲“Christmas”(圣诞节)时,我本以为学生只知道圣诞老人、圣诞树,可深入挖掘,才发现他们对背后的文化渊源充满好奇。

我找来圣诞节的起源故事、不同国家的庆祝习俗,做成生动的PPT。当讲到一些国家会在平安夜唱诗、做姜饼人,学生们眼睛瞪得溜圆。有个学生课后兴奋地说:“原来圣诞节不是只有收礼物,还有这么多温暖的传统!”

教“Chinesetraditionalfestivals”(中国传统节日)时,我反过来让学生用英语介绍春节、端午,他们查资料、做演讲,把“压岁钱”翻译成“luckymoney”,把“赛龙舟”讲成“dragonboatracing”,满满的自豪藏在声音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学生透过英语,看到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也重新认识自己国家的文化,英语就成了连接世界与自我的桥梁。这不仅让他们学得更有兴致,更在心底种下了文化包容与自信的种子。

四、挫折,是成长的“隐藏关卡”

教学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学生的“抵触”曾让我陷入沉思。八年级有段时间,语法知识又多又难,学生开始抱怨“英语怎么这么枯燥”。一次语法课上,原本积极的小晨,趴在桌上无精打采,作业也敷衍了事。

我没有批评,而是找他聊天。他说:“那些语法规则像绕口令,怎么都记不住,觉得英语没意思了。”这句话点醒了我,语法不是死记硬背的教条,而是语言规律的总结。

我换了方式,把语法融入故事。讲定语从句,就编“Thegirlwholovesreadingismyfriend.”的小故事,让学生找“who”引导的部分;学被动语态,用“Theclassroomiscleanedbyuseveryday.”描述日常。还设计“语法大闯关”游戏,把知识点变成关卡挑战,学生在玩中记,抱怨声渐渐消失了。

挫折是教学的“隐藏关卡”,跨过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它让我明白,学生的抵触不是“拒绝学习”,而是在呼唤更适合的教学方式。

五、成长,是双向的奔赴

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我也在被学生“教”着成长。一次英语演讲比赛,题目是“MyDream”。一个平时调皮的男生,演讲时红着眼眶说:“MydreamistobeanEnglishteacherlikeMissLi,b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