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2025年06月10日
通信
高阶智驾+机器人双轮驱动,激光雷达有望开启放量时代
“机器之眼”激光雷达,实现精准感知。激光雷达(LightDetectionandRanging,LiDAR)是一种基于激光束进行探测和测距的技术。该技术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并接收其回波信号,通过处理信号、测量光脉冲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以及确定光束方向,能够精确获取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方位和形状等信息。激光雷达按照测距方法主要分为飞行时间(ToF,TimeofFlight)和调频连续波(FMCW,FrequencyModulatedContinuousWave)两种方式。ToF与FMCW方法在室外阳光下均可实现100~250米的探测距离,被视为车载激光雷达的优选方案。当前,ToF是中长距车载应用的主流选择。FMCW方案在测距、测速、抗干扰性、功率(人眼安全)及信噪比等性能上也具备优势。但由于系统复杂度高、开发难度大,导致FMCW成本居高。随着该技术逐步成熟,未来市场可能出现ToF与FMCW方案并存格局。
智能驾驶+机器人产业驱动,叠加成本下探,带动激光雷达持续放量。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及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下游应用市场中,机器人领域仍占据主要应用地位,占比达68.2%,其次为智能驾驶汽车领域应用,占比28.7%。伴随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利好政策陆续出台,我国智能驾驶渗透率持续提升,从L0-L2级驾驶自动化功能(辅助驾驶)逐渐向L3-L5级驾驶自动化功能(即自动驾驶)发展。激光雷达作为ADAS感知层中的重要零部件,通过和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多类型传感器的协同工作,实现环境信息的互补采集,在提升感知精度的同时有效弥补纯视觉方案的性能短板。随着激光雷达逐渐成为汽车智驾标配的破局路径,其价格也随着技术的提升以及关键零部件转向自研而持续下降。2023年搭载激光雷达的主力车型价格区间为35-40万元,而2024年1-10月已收窄至30-35万元,下探趋势明显。同时,国内外各机器人厂商陆续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并逐步明确其量产节奏,智元、广汽、宇树等厂商均于2024年12月底推出或宣布人形机器人产品将进入量产阶段,且大多量产节奏定于2025-2026年,进一步证明2025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元年。根据ForstSullivan和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约为75.9亿元,2024年约为139.6亿元,预计到2026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431.8亿元。
国内激光雷达厂商市场份额逐步提升,不断升级自研技术,加快发展进程。
根据YoleGroup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中,中国激光雷达厂商领跑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从全球汽车激光雷达整体市场来看,在包含自动驾驶出租车和乘用车的数据下,禾赛科技占据领先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达到33%;其次是速腾聚创,占比为24%;第三为华为,占比19%;前四名还包含图达通,合计共占全球88%的市场份额。禾赛科技2025Q1营收5.3亿元,同比增长46.3%。2025年公司预计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净营收预计将达30亿元-35亿元;禾赛预计整体激光雷达交付量2025年将增长2-3倍,达120万至150万台,其中,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交付量预计将达近20万台。速腾聚创25Q1持续在多下游应用场景发力,机器人产品销量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行业走势
45%
37%
29%
21%
13%
5%
-3%
-11%
通信沪深300
2024-062024-102025-022025-06
作者
分析师侯宾
执业证书编号:S1070522080001
邮箱:houbin@
分析师姚久花
执业证书编号:S1070523100001
邮箱:yaojiuhua@
联系人李心怡
执业证书编号:S1070123110024
邮箱:lixinyi@
相关研究
1、《营收净利稳步提升,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持续关注算力相关产业链—通信行业2024年报及2025Q1总结》2025-05-19
2、《25Q1通信基金持仓》2025-05-15
3、《海外云厂商capex持续加大,机器人行业加速突破,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