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3年2月阳泉市直遴选面试真题附详解.docx
文件大小:45.21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7.72千字
文档摘要

2023年2月阳泉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面试热点:谈谈农村的新鲜事——村干部职业化

【热点摘要】

据报道,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摸索村干部管理的新路子——村干部职业化,即对村干部实行规范化职业化管理,每月发放包含绩效工资在内的工资报酬,同时实行坐班考勤管理,按时上下班,干得好的还能进地方专项事业编制,提拔重用。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的相关机制,媒体纷纷为此举叫好,普遍认为村干部待遇高了有奔头了,工作积极性就高了,规范的管理也能提升村干部的职业素养。但也有专家认为,村干部的根基在田间地头,脱离了土地坐进办公室的村干部已经不是真正的村干部了,指出了村干部职业化存在的隐忧。

【模拟试题】

近期,许多地方试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规范了村干部的薪酬待遇、考勤管理和职业发展路径。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指出做法的目的和意义。村委会是自治组织,传统的村干部没有固定薪酬,一般只能领取少量补贴,许多地方群众竞选村干部的积极性不高,村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服务群众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村干部管理机制上积极探索和创新是值得肯定的,意义重大。(1)职业化管理后,大大提升了村干部的收入水平,同时有了晋升空间,激励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绩效管理对村干部的工作内容、目标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能有效提升村干部的服务水平;(3)村干部有固定办公场所坐班,有利于群众随时反映问题和寻求帮助,为群众办事带来便利。2.分析做法可能存在的问题。(1)有脱离群众的风险。村干部职业化以后待遇大大提升,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在田间地头干活,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天然的联系被切断,长此以往村干部会与农业生产的节律脱节,与村民产生心理上的隔阂。(2)村庄治理存在错位风险。绩效管理中的指标会成为村干部工作的重点,而村民的实际需求可能不受重视,最终村干部会沦为乡镇政府的办事员,而不是村民的领头羊。(3)有影响政府形象的风险。农业生产活动具有极强的季节性,所以村干部的工作也有极强的季节性。试想“忙季”之外的村干部一旦坐在办公室无所事事,带来的一定是村民不满的情绪。3.提出对策和建议。(1)村干部职业化要因地制宜不能跟风搞一刀切,一方面必须结合现实需求来进行,积极进取稳定的村干部队伍,就没有改革的必要。另一方面具体的坐班管理是否有必要也应结合村里具体情况而定。(2)选好人才用好人才是根本。选拔出德才兼备的村干部是基础,无论管理的制度如何变化,只要是真正用心为民服务的村干部,总能作出优秀的业绩。(3)绩效目标的设计是关键。村干部职业化的核心是强化了村干部工作内容的规范性,因此在设计绩效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调研论证,尤其是要多听听群众意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真正让职业化的村干部为村民提供职业化的服务。

【解析】题干解析此面试热点聚焦农村治理领域的村干部职业化现象。近年来多地探索村干部管理新路径,推行村干部职业化,涵盖规范化与职业化管理,包括发放含绩效工资的报酬、坐班考勤管理以及职业晋升通道等举措。对于这一现象,各方看法不一,媒体普遍认可,认为能提升村干部积极性与职业素养;专家则指出可能存在脱离群众等隐忧。模拟试题要求考生就许多地方试行的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发表看法,旨在考察考生对农村治理新举措的综合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解析#整体思路答案采用了综合分析题常见的“提观点-重分析-抓落实”结构。先明确对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这一做法的观点,肯定其目的和意义;接着分析该做法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意义分析激励干事创业积极性:传统村干部薪酬低,导致竞选积极性不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职业化管理提升了村干部收入水平并提供晋升空间,能有效激励其干事创业的热情,有助于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提升服务水平:绩效管理对村干部工作内容和目标提出具体要求,促使他们更加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从而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质量,更好地满足村民的需求。方便群众办事:村干部有固定办公场所坐班,便于群众随时反映问题和寻求帮助,减少了群众办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问题分析脱离群众风险:职业化后村干部待遇改善,不再参与田间劳作,切断了与村民的天然联系,可能导致与农业生产节律脱节以及与村民产生心理隔阂,不利于了解村民实际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村庄治理错位风险:绩效管理指标可能使村干部过于关注任务完成情况,而忽视村民的实际需求,使村干部沦为乡镇政府的办事员,无法充分发挥引领村民发展的作用,影响村庄治理的效果。影响政府形象风险: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村干部工作也有相应特点。在农闲时村干部若坐在办公室无所事事,容易引发村民不满情绪,损害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对策建议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