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武汉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为了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某市出台一项政策,为优秀志愿者提供报酬和慰问品,有人认为这有违志愿者服务的理念。你怎么看?
【答案】:近年来,随着志愿精神的普及与深入人心,各类志愿者组织不断涌现,志愿活动的参与者也逐渐扩展到各行业、各年龄层。为了促进志愿者组织的健康发展,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予以引导和监管。在我看来,对志愿者,尤其是表现优秀的志愿者提供一定奖励无可厚非,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方式和额度.对优秀志愿者给予一定奖励确实具有积极意义,比如培育志愿者,尤其是经济不宽裕人员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志愿活动常态化,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利等,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为了保证此项奖励具有科学依据,避免拍脑袋。甚至暗箱操作,市政府必须通过客观的调研、吸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制订相关的法规政策,从而保证奖励有法可依。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针对志愿服务的专门法律,但全国已有19个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其中很多都明确可给予志愿者补贴。对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中由本人所支出的交通、用餐等费用,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可给予适当的补贴。其次,要注意奖励的金额及目的,对志愿者的奖励是为了弥补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中的直接开支,并不是按工作时间、工作量给予报酬。事实上,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志愿服务中,也存在对志愿者的类似基本保障,有助于激励志愿者有序、持续地开展志愿服务。最后,不应以单一的物质奖励为主,而是要辅之以多样化的、侧重于精神层面的奖励。发放补贴属于对志愿者直接激励的范畴,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志愿服务功利化的误解,政府应该考虑适当引入间接激励机制,让更多的人奉献出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志愿服务。比如在国外,有的学生因为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出色,在申请大学时可能被优先录取。有的公司会设立“公益假”,允许员工在这期间不上班,但必须从事一些志愿服务活动。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分析类的公务员面试题,主要探讨某市为优秀志愿者提供报酬和慰问品这一政策引发的争议。破题点在于全面客观地分析该政策的利弊,并提出合理的实施建议。积极意义1.激励参与:该政策能有效培育志愿者特别是经济不宽裕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吸引更多人投身志愿活动。2.常态化发展:有助于促使志愿活动常态化开展,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持续的人力支持。3.权益保障:维护了志愿者的合法权利,对他们的付出给予一定的认可和回报。实施建议1.依法依规:市政府应开展客观调研,广泛吸取群众意见,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确保奖励有法可依。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出台地方性法规明确可给予志愿者补贴。2.合理设置奖励:奖励目的应是弥补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的直接开支,而非按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支付报酬,避免让志愿服务功利化。发达国家或地区也有类似基本保障激励志愿服务。3.多样化奖励:不应仅以物质奖励为主,应引入多样化且侧重于精神层面的间接激励机制,如国外学生因志愿服务表现出色可优先被大学录取,公司设立“公益假”鼓励员工参与志愿服务。总体而言,对优秀志愿者给予一定奖励是可行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和额度,以保证奖励既能起到激励作用,又能维护志愿服务的纯洁性和公益性。
2、你认为金钱、名誉、事业哪个重要?
【答案】:我认为这三者之间并不矛盾。虽然社会对我们事业的肯定方式,有时表现为金钱,有时表现为荣誉,有时表现为事业上的成就,有时三者都有。但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去获取金钱和荣誉,三者对我们都很重要。现阶段,金钱是我们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荣誉是我们孜孜奋斗的精神动力,我们不能像过去,光讲工作和奉献而不讲个人利益,而个人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如金钱)和与物质利益相关的精神奖励(如荣誉)。当然也不能光讲利益而不谈努力工作、不讲无私奉献,而蜕变为拜金主义者。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为党工作多年的国家干部,追求事业的成功当然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作为一个健康成熟的社会,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环境,使那些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的人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回报,而达到三者的统一,使每个个体都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解析】这道题是一道关于价值观的面试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金钱、名誉、事业三者关系的理解以及个人的价值取向,尤其考量考生是否具备与公务员职业相匹配的正确价值观。考生在回答中体现出了全面且辩证的思维。首先明确指出金钱、名誉、事业三者并不矛盾,认识到社会对事业的肯定方式是多元的,可能表现为金钱、荣誉、事业成就或者三者兼具,这显示出考生看待问题较为客观,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接着,考生进一步阐述了三者各自的重要性。强调金钱是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荣誉是奋斗的精神动力,同时指出不能只讲工作奉献而忽略个人利益,也不能沦为只讲利益的拜金主义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