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11月广安市直遴选面试真题附详细解析.docx
文件大小:47.26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1.01万字
文档摘要

2024年11月广安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面试热点:限塑令令行禁止重在执行力发威

【热点背景】

近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2020年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及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5年,在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等一系列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必须要下降到30%。

这次国家发布的《意见》十分明确,分步骤、分领域禁止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制品、快递塑料包装等。到2020年底,各个省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我们在两年时间内使一次性塑料制品用量明显减少,塑料替代品得到推广并广泛使用,这对于环境的保护十分有益。当然公众对此政策的实施也拭目以待。

无独有偶,早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依据这个限塑令文件,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现实因素,限塑令实施13年来,民众使用塑料袋的习惯依旧未改,限塑令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限塑措施已经远远不能有效遏制白色垃圾的井喷式增长。

现如今外卖和快递领域逐渐成为塑料袋使用大户,并且很快成为限塑令执行的盲区和重灾区。基于此提出新的限塑措施势在必行,众望所归。

【模拟题】

近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公布,《意见》指出2020年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及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5年,在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等一系列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必须要下降到30%。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1.分析政策的目的及意义。此次出台的新版“限塑令”分为三步走,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成了2020年、2022年、2025年这三个时间段,更加明确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分阶段的目标,细化了任务导向,有利于限塑令更加有效地落实,充分发挥限塑令的作用,倒逼新兴外卖、快递等行业规范塑料的使用,督促人们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2.分析此项政策存在的问题。(1)塑料制品替代品无法广泛推及。现有替代品价格高,难以广泛推广。(2)观念难以快速转变。塑料制品使用已成习惯,在一时之间习惯难以改变。(3)限塑令落地的监管渠道不够畅通。塑料制品使用的行业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十分庞大,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十分困难。(4)商家的逐利心理不可避免。塑料制品成本低、方便优惠,商家为了牟取从而忽略了其他的社会影响,不会积极推行限塑令。3.提出有效落实此项政策的措施。(1)逐步加快塑料制品的研制并投入使用。加快科技研发,配合政策实施,双管齐下逐步减少直至杜绝使用对环境保护造成负面影响的塑料制品。(2)加大对于新限塑令的宣传。使用“六进”的方式进行宣传,让更多人熟知要求并积极参与。并且对于政策及塑料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加强政策的普及性。(3)畅通监管渠道。对于限塑令的落实实施要求、落地、监督、奖罚“一条龙”模式,对于一些不配合的商家进行监督举报,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4)强化奖惩。对于违规的商家加大惩罚力度,对于落实到位的商家实行政策、税收、租金等的优惠,鼓励大家积极响应限塑令。

【解析】题目分析本题为综合分析类题目,聚焦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考生对该政策提出的2020年在部分地区及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使用,以及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等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到30%这一举措谈看法。这一政策热点反映了当下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政策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答案解析#政策目的及意义分析-该新版“限塑令”采用分阶段推进方式,明确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节点,遵循“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原则,这体现了政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分阶段目标的设定使限塑任务更加具体明确,有利于政策的有效落实,充分发挥限塑令的作用。-政策的实施能够倒逼新兴的外卖、快递等行业规范塑料使用,引导行业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从公众层面来看,能督促人们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从而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政策存在问题分析替代品推广难题:现有塑料制品替代品价格较高,这使得其在市场推广中面临较大阻碍,难以广泛普及,影响了限塑工作的推进。观念转变困难: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已久,民众已形成使用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这种习惯,增加了限塑政策实施的难度。监管渠道不畅:塑料制品使用行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