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某市拟通过调高出租车起步价来解决“打车难”的问题。有人认为“打车难”是因为出租车太少,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出租车的空载率比较高。请谈谈你对治理“打车难”的看法。
【答案】:“打车难”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北京市政府和居民的一大交通难题,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因为出租车太少,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出租车的空载率太高,而我认为,这些因素固然是造成“打车难”的重要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出租车高空载率背后折射出的公共交通建设问题。调查显示,目前北京出租车的空载率大约有40%,司机整体的出车积极性不高。而司机积极性不高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不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得北京常年处于交通拥堵的状态,大大增加了司机出车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出租车公司过高的承包费,加大了出租车司机的运营成本。特别是在高峰期、天气恶劣等用车需求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司机都不愿意出车,使得“打车难”问题进一步恶化。日前,北京市政府拟通过调高出租车起步价解决“打车难”问题,意图以“打车贵”来缓解“打车难”,实则治标不治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打车难”问题。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应该从完善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促进公共交通发展等方面入手。具体来说,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首先,根据社会需求适当增加出租车的供给以及牌照的发放,增加出租车的相对数,缓解“打车难”的问题;其次,规范出租车公司的管理,成立出租车行业委员会对其进行监督,承包费用应该根据管理成本,与广大司机进行协商,增加司机的收入,进而提高司机的出车积极性;再次,完善并普及国内的叫车服务,提高出租车的使用率;最后,着力完善公共交通的建设,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让公共交通成为百姓出行的最主要方式,同时司机也不会因为交通拥堵而不愿出车,从根本上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城市交通治理中“打车难”问题的综合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题目分析-题干指出某市拟通过调高出租车起步价解决“打车难”问题,同时给出了两种关于“打车难”原因的观点,即出租车太少和出租车空载率高,要求考生谈谈对治理“打车难”的看法。答案分析问题阐述:答案开篇点明“打车难”是困扰北京市政府和居民的交通难题且日益严重,接着分析了“打车难”的原因,既承认出租车数量和空载率是重要因素,更强调出租车高空载率背后的公共交通建设问题,体现了全面且深入的分析视角。政策评价:针对市政府拟调高出租车起步价的举措,明确指出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打车难”问题,展现出对政策的理性判断和批判性思维。解决方案: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治理“打车难”的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加出租车供给和牌照发放,以缓解供需矛盾。-规范出租车公司管理,通过成立行业委员会监督,协商承包费用来提高司机收入和出车积极性。-完善并普及叫车服务,提高出租车使用效率。-完善公共交通建设,缓解交通压力,使公共交通成为百姓主要出行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打车难”。总结答案整体逻辑清晰,先分析问题根源,再对现有政策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全面且可行的解决方案。考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学习这种分析思路,既要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又要对政策有准确的判断,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2、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讲述了两种种树的方式及不同的收效。一种管理方式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树长得非常好;另一种是爱护有加,经常修剪但却长得不好。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论述了两种不同的种树方法。“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意思是顺应树木生长的方向和规律,发挥树木的天性,在这种方法下,树木长得非常好。相反,如果对树木进行过多的修剪,树木反而无法长得茂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管理者应注重顺应和发挥管理对象的天性,尊重客观规律,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引导和服务上。每个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管理中,只有顺应这个规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古代大禹治水的例子就是很好的例证。4000年前的中国,黄河流域洪水泛滥。尧曾命大禹的父亲鲧来治理黄河,鲧采用的治水方式以“堵”为重。他派人修建了大量的堵塞工程,但是,堵塞导致更严重的洪灾,九年治水,最终以失败告终。而大禹从中吸取教训,“治水需顺水性”,他“以疏代堵”,根据水的流向疏导河道,清理淤滩,拓宽峡口,引水入海,最终完成治水大业。大禹的“疏”便是基于自然规律的科学的治理方法,在此基础上修建的防洪工程才发挥了它真正的作用。在政府管理工作中,我们更应践行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在社会全面建设时期,政府应尊重市场规律,实现进一步放权,比如,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和落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