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分析报告
李国凯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分析员
卫星导航简介
卫星导航定位〔GNSS〕技术指利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所提供的位置、速度及时间信息对各种目标进行定位、导航及监管的一项新兴技术。与传统的导航定位技术相比,由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具有全时空、全天候、连续实时地提供导航、定位和定时的特点,已成为人类活动中普遍采用的导航定位技术。
目前世界上的GNSS系统有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格洛纳斯〕系统、欧洲的Galieo〔伽利略〕系统和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中GPS的应用最为广泛,占到全球应用的95%以上。鉴于民用需求的巨大与旺盛,为了摆脱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打破美国对全球卫星导航产业的垄断,欧盟在2002年提出建设Galileo系统,俄罗斯那么在2021年全面恢复Glonass系统,我国在2006年对外公布建设我国新一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步入了一个多系统并存、多技术融合的开展新阶段。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概况。
2021年12月2日,北斗二号第十颗导航卫星顺利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卫星技术和导航技术的重大进步。但我国长期以来“重视天上,无视地下〞,导航应用产业比拟落后。“从产业化角度看,我们与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核心部件和品牌产品方面,我们几乎是空白,清一色都是国外产品。在卫星定位技术上也都是跟在国外后面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技术的很少。卫星导航产品国产化占有率很低。〞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杨东凯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说:“现在,GPS在我国的占有率到达了95%左右,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用户还是一些相关的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业。在未来,随着北斗系统的开展,其用户的范围也将越来越广,将拓展到国家的电力、金融、通讯等各个领域,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将密切相关。〞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说明我国卫星导航市场有很大的潜力。根据全球导航定位协会的估测,中国卫星导航市场目前的市场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2021年卫星导航产业总产值将到达2500亿元。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据保守估计,到2021年,中国国内卫星导航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1500亿元人民币,2021年到达4000亿元人民币,届时全球的这一市场规模大概是4000亿到5000亿美元。
在需要进行创新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技术中,导航芯片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目前在整个产业链中,由硬件供给商、地图供给商、通信运营商组成上游产业,由方案提供商进行整合成产品及品牌。下游的消费市场有:汽车及车载导航市场、手持类导航市场、及LBS市场、专业应用市场等。
作为消费GPS产业链的上游芯片主要集中在国外企业手中,包括SiRF〔世界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导航芯片供给商〕、u-blox、u-Nav,中国台湾企业大局部提供模组,如丽台、长天与鼎天等,而在下游终端设备方面,那么比拟分散。此外,在独立的导航地图软件提供商方面,对于全球而言,主要包括Navteq〔Nokia并购〕、TeleAtlas〔TomTom并购〕等导航地图公司,而对于导航软件而言,那么包括Route66、Gate5AG〔诺基亚并购〕、导世通等。从中国GPS装载的导航地图情况来看,导航软件及地图提供商主要以高德、四维图新、凯立德、道道通等为主。
可以看到,芯片供给商处于整个产业的源头,也是产业开展的动力,更是市场开展的直接受益者。卫星定位关键芯片中,有射频芯片、基带芯片、数据处理芯片等主要组成局部。目前一些技术领先的芯片供给商将众多局部整合城两个甚至一个芯片的SoC。这也是未来的开展趋势。
三、导航芯片的竞争力要素
卫星导航产业的芯片供给商及其芯片是否具有竞争力有很多影响因素,除去公司本身经济实力、资本结构、管理架构的影响之外,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1〕下游产品的市场情况
目前,导航产品的最终消费市场有汽车及车载导航市场、手持类导航市场、及LBS市场、专业应用市场等。这些市场都在不断的膨胀中,但他们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A.汽车及车载导航市场
GPS车载系统的市场可分为前装和后装两种方式。前装系统是在车辆出厂前就组装在车辆上的配套产品之中。后装系统那么是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安装到车辆上的。
日本是目前全球汽车导航系统普及率与市场值最高的国家。2000年日本的汽车导航系统销售值就已到达670万美元,占全球市场的77.9%,而欧洲与北美分别占13.9%与6.9%。2021年后,随着汽车导航系统的日渐普及,欧洲与北美的市场成长至1210万美元与990万美元,各占市场比例的27%与22.5%,而日本市场那么因为普及率高使成长率逐渐趋缓。截至到2021年底,中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