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柳州市税务系统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你是一名交警,一名身穿警服的地铁警察将车停在了地铁口的人行道上,你让他把车开走,他不听,执意不肯将车移走,还出言不逊,声称“有本事你就把车开走”。此时,你怎么处理?
【答案】:维护市区的交通秩序是交警的职责,对于破坏交通秩序的行为,我一定会秉公处理,不会因为违规者特殊的身份而放松对他的处罚,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第一,坚定立场,坚决履行作为交警的职责,行使权力,不惧怕违规者的警察身份。第二,文明执法,礼貌地向其说明在地铁口停车属于违规行为,劝他立即将车开走。一方面,此违规行为会造成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说明他可能面临的处罚;另一方面,劝说其作为警察,代表的是政府和整个警察队伍的形象,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能有特权思想、无视法规的威严。而且目前随着网络等科技手段的发展,我们执法者无时无刻不处在媒体和广大民众的监督之中,如果被曝光,对自己的发展和单位都会造成恶劣影响。第三,如果其执意不配合执法,我会坚决行使执法权,记录其姓名、单位等个人信息,对其进行处罚,采取抄牌甚至拖车处理。第四,在请示领导后向其所在单位反映情况。同作为执法部门,出现此种情况会严重破坏政府机关的形象,破坏政府的公信力,其所在单位应该对其进行教育,让其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解析】这是一道公务员面试中考察应变能力与执法原则的题目,关键在于处理特殊身份违规者时,既要坚守执法公正,又要有效解决问题,维护执法权威和政府形象。破题点分析-本题的核心矛盾是身为地铁警察的违规者不配合交警执法且态度恶劣。破题点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展现公平公正,不被对方特殊身份影响,合理合法地解决问题。-体现作为交警维护交通秩序的职责意识,以及文明执法、依规处理的工作态度。答案解析1.表明立场:强调维护市区交通秩序是交警职责,要秉公处理、公平公正执法,明确不被违规者特殊身份左右,凸显执法的坚定性和原则性,展现正确的执法理念。2.文明劝说:-礼貌地向违规者说明其停车行为属于违规,从造成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以及可能面临的处罚等方面,以理服人,让其了解违规后果。-从违规者警察身份出发,强调其应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能有特权思想,考虑到执法者受媒体和民众监督,若被曝光会有恶劣影响,从职业道德和社会影响角度进行劝说,增加说服力。3.严格执法:若劝说无效,违规者执意不配合,坚决行使执法权,记录个人信息,进行处罚,采取抄牌甚至拖车等措施,体现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交通法规的有效执行。4.后续处理:请示领导后向其所在单位反映情况,认识到这种行为对政府机关形象和公信力的破坏,期望其所在单位对其进行教育,从制度层面和单位管理角度进一步解决问题,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总结答案全面展现了应对此类问题的合理流程,从表明立场到文明劝说,再到严格执法和后续处理,层次清晰,既体现了执法的公正公平,又注重方式方法,符合公务员在执法场景中的角色要求和处理问题的规范。
2、面试热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要降吗?
【热点背景】
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问题,也时常引发讨论。“相比上世纪七十年代,现代未成年人的心智更加成熟,鉴于目前犯罪日渐低龄化的现状,下调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拟提交议案,建议以修正案的形式对刑法第十七条第二、三款作出修改,调整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从原来的十四周岁下调为十三周岁。
“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绝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无论实施何种行为都不构成犯罪。这自1979年刑法规定以来,一直沿用至今。”肖胜方表示,虽然说这样的规定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普及,未成年人的心智相比于40年前的未成年人,有很大改变。而每一起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犯下恶性案件的出现,都曾引发过关于刑法“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争论。
【模拟试题】
近些年越来越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而且暴力、恶性犯罪屡见不鲜。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肖胜方表示,建议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至13周岁。对于这一提议谈看法。
【答案】:1.亮明自身观点。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在逐步上升,并且部分案件中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法残忍、恶劣、触目惊心,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人大代表肖胜方建议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我认为解决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问题,需要从法律层面和其他层面共同发力。2.分析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现状。2019年10月广西一女孩因为嫉妒同窗长得漂亮,就把同学活活打死肢解抛尸,2018年12月12岁的吴某持刀将34岁的亲生母亲陈某杀害。类似的案件近些年发生了好多起,但由于当事人作案时未满14周岁,法院往往不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