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案
本项目的沥青砼面层分层铺装,即粗粒式沥青砼下面层、中粒式沥青砼中面层和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施工方法:采用带二次热筛分的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拌和,履带摊铺机铺筑法进行施工。铺筑中的调平装置:中、下面层采用基准钢丝法,上面层采用滑移式基准梁法。
(1)准备工作:
每层沥青混合料均按三阶段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配合比设计决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
铺筑试验路段,验证生产配合比,检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的适用性,确定路面工程的施工方法为沥青路面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2)沥青砼的拌制
每天拌料前对拌和设备及配套设备进行检查。定期对计量装置进行校核,保证混和料中沥青用量及集料的允许偏差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沥青混和料加热温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规定。高于正常出厂30℃的沥青混合料予以废弃。
严格控制沥青混和料的拌和时间,拌出的沥青混和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块成团或离析现象。
(3)沥青砼的运输
沥青混合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车辆底部及两侧均应清扫干净,并涂油水混合液(柴油:水=1:3),且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箱底部。车辆装料应由前至后分堆放料,每装一斗料挪动一下汽车的位置,以减少集料的离析。运输车上装备苫布以防运输途中遇雨和气温较低时沥青散热太快,铺筑前检查沥青混合料的到场温度,摊铺温度不低于规范要求。
车辆的运输能力保障大于拌和能力和摊铺能力,在现场等候的卸料车不少于5辆,使摊铺机连续均匀不间断地进行铺筑。
(4)沥青砼的摊铺
沥青砼下面层采用走线法摊铺:
铺筑前,放出两侧的支撑杆,同时正确放出基准钢丝的标高。摊铺机就位后,先应予热15~20min,使熨平板的温度在65℃以上,调整熨平板高度,在下面垫木块,厚度与松铺厚度相等,使熨平板牢固放在上面,并调整好熨平板仰角。将摊铺机的电子感应器置于基准钢丝上,调整手摇臂升降杆使传杆器升降指示灯全部熄后,打开开关开始铺筑。
摊铺机接料斗适当涂上防粘液,料车对准摊铺机料斗中心,距摊铺机约30cm左右空档,摊铺机迎上推着料车前进,在坡度大的地段,料车挂低速档与摊铺机同步前进。摊铺机应均匀行驶,拌合速度和拌合站产量相匹配,以保证所摊铺路面均匀不间断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准随意变速或停机。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温度根据气温变化进行调节,一般施工控制在不低于110~130℃,不超过165℃,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并做好记录。
摊铺采用双机梯进式施工,两机的间距控制在10~20m,两幅设5~10cm宽度的重叠。
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摊铺质量,出现离析、边角缺料等现象时人工及时补撒料,换补料。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在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采取人工摊铺施工。
上面层沥青砼路面采用滑移式基准梁进行调平(平衡梁法),施工方法、程序与下面层基本相同,只是标高控制手段不再用基准钢丝而采用滑移式基准梁。
(5)沥青砼的碾压
当摊铺机前进30--60M后,开始碾压,压实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
初压主要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初始密度,起稳定作用,初压采用双钢压路机,一般静压二遍。直线段压路机由两侧向路中心,曲线设超高端由低侧向高侧碾压,后轮应重叠1/2轮宽,碾压将驱动轮向着摊铺机方向,防止混合料发生推移或产生拥包。
复压主要解决密实度问题。保证沥青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20℃时压实效果较好,并紧跟初压之后进行;复压采用轮胎压路机和双轮振动压路机碾压,轮胎气压不小于0.7MPa,后轮应重叠1/2轮宽;顺序与初压相同,复压遍数一般为4~6遍;复压速度一般可采用4km/h。
终压主要是消除轮迹,改善铺筑层的平整度,碾压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在90℃以上为宜。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碾压至无明显轮迹为止,一般为1~2遍;终压速度可采用2.5~3.5km/h。顺序与初压相同,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70℃。
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中不粘轮,采用雾状喷水法洒水。
严禁在新铺筑的路面上停机、加水、加油活动,以防止污染路面。压路机不得停留在已经完成但温度尚未冷却至自然气温一下的路面上。
碾压进行中压路机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压路机每次由两端折回的位置呈阶梯形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
(6)接缝处理
梯队作业纵缝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20~3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后摊铺部分完成后立即骑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采用人工顺直刨缝或切缝。铺设另半幅前将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路面上5~10cm,摊铺后将混合料人工清走。碾压时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0~15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15cm,充分将接缝压实紧密。
横接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