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重难点
1.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
1.1.1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1)新建石灰库施工技术
(1)地基处理技术
石灰库作为新建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由于电厂场地可能存在原有填土或地质不均匀情况,需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常见技术包括:
换填垫层法:若浅层地基土承载力不足,可挖除软弱土层,换填砂、碎石等强度较高的材料,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施工时需控制换填材料的级配和压实度,确保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0mm,通过环刀法等检测手段确保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
(2)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石灰库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板工程采用组合钢模板或新型铝合金模板,确保模板拼接严密、尺寸准确,支撑系统牢固可靠,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涨模、漏浆等问题。钢筋工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和绑扎,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可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确保接头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工艺,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坍落度和初凝时间,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500mm,振捣应充分,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含煤废水池扩容施工技术
(1)既有结构拆除与加固技术
对既有含煤废水池进行扩容,需先拆除部分原有结构,如池壁、底板等。拆除前需对原有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详细的拆除方案,采用机械拆除与人工拆除相结合的方法,避免对周边原有设施造成影响。对于保留的原有结构,如池壁根部等,需进行加固处理,可采用植筋加固、粘贴钢板加固等技术,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植筋加固时,需确保钻孔深度、直径符合要求,清孔干净,植筋胶饱满,固化期间避免扰动;粘贴钢板加固时,需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确保粘贴面平整、干燥,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粘结牢固。
(2)新老结构连接技术
扩容部分的新结构与原有结构连接是施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水池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常见的连接方式有:
钢筋连接:通过植筋的方式将新结构的钢筋与原有结构的钢筋连接,植筋深度应满足锚固要求,钢筋连接可采用绑扎连接或机械连接,确保传力可靠。
混凝土浇筑:在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需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浮浆和杂物,涂刷界面剂,增强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力。浇筑混凝土时,应选择微膨胀混凝土,控制浇筑速度和振捣质量,避免在结合面处出现裂缝。
(3)防水施工技术
含煤废水池属于涉水构筑物,防水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可采用“刚柔结合”的防水方案:
①刚性防水:混凝土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施工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质量,加强养护,提高混凝土自身的抗渗性能。
②柔性防水:在混凝土表面涂刷防水涂料或铺设防水卷材,如聚氨酯防水涂料、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等。施工前需确保基层平整、干燥、清洁,防水涂料应分层涂刷,厚度均匀,防水卷材铺设应顺水流方向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确保防水系统无渗漏。
3)输煤控制中心办公楼扩建施工技术
(1)基础扩建技术
办公楼扩建通常需要扩大基础面积或增加基础深度,以满足新增荷载的要求。当采用扩大基础时,需将原有基础表面凿毛,露出钢筋,新老基础钢筋通过焊接或绑扎连接,确保基础的整体性。施工时需注意控制基础的标高和轴线位置,避免对原有办公楼的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2)主体结构扩建技术
扩建部分与原有办公楼主体结构连接可采用框架结构或钢结构。若为框架结构,需在原有结构上增设框架柱和框架梁,柱可采用植筋方式与原有基础连接,梁可通过牛腿与原有柱连接。施工时需对原有结构进行临时支撑,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稳定。钢结构扩建时,钢柱可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原有基础上,钢梁与原有结构采用铰接或刚接方式连接,确保结构受力合理。
(3)屋面及楼面施工技术
扩建部分的屋面和楼面施工需与原有办公楼的做法一致,确保建筑外观和使用功能的协调。屋面施工时,需做好保温、防水和排水处理,保温层可采用挤塑聚苯板等材料,防水层采用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排水坡度不小于2%。楼面施工时,根据使用功能选择合适的地面材料,如地砖、地板等,施工前需确保基层平整、坚实,铺设时应牢固、平整,无空鼓、裂缝等缺陷。
4)厂前区食堂扩建及装修施工技术
(1)扩建施工技术
食堂扩建部分的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与新建石灰库和办公楼扩建类似,需注意与原有食堂结构的连接和协调。在拆除原有食堂部分墙体进行扩建时,需采取可靠的支撑措施,防止原有结构倒塌。扩建完成后,需对新老墙体结合处进行处理,如抹灰、贴砖等,确保墙面平整、美观。
(2)装修施工技术
①墙面装修:食堂墙面可采用瓷砖、乳胶漆等材料。瓷砖铺贴前需对墙面进行找平处理,弹线确定瓷砖排列方式,铺贴时应确保瓷砖平整、牢固,缝隙均匀一致,无空鼓、脱落等现象。乳胶漆施工时,需对墙面进行基层处理,刮腻子两遍,打磨平整后涂刷乳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