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旋挖钻成孔施工方案.docx
文件大小:523.7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1.49千字
文档摘要

旋挖钻成孔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要求平整场地,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夯打密实。

准确测定桩位,并测放出护桩。

2、埋设护筒

采用钢护筒,钢板壁厚6mm,高度为2m,做成整体圆形,为增加刚度防止变形,在护筒上、下端和中部的外侧各焊一道加劲肋。

采用埋深1.5m,护筒顶高出地面50cm,埋设时将护筒周围0.5m~1.0m范围内土挖除,夯填粘土至护筒底0.5m以下。

3、泥浆配制

泥浆采用优质膨润土造浆。制备及循环分离系统由泥浆搅拌机、泥浆池、泥浆分离器和泥浆沉淀处理器等组成。泥浆循环系统平面布置图见下图。

泥浆循环系统平面布置图

在钻孔桩施工过程中,对沉淀池中沉渣及浇筑混凝土时溢出的废弃泥浆随时清理,严防泥浆溢流,并用汽车弃运至指定地点倾泄,禁止就地弃渣,污染周围环境。

4、成孔

钻机就位:旋挖钻机利用行走系统自行就位,就位后钻头和钻杆中心要与桩中心对准,然后调平钻机,使钻架垂直,钻机调平和定位均采用微电脑自动控制系统完成。

注入泥浆:钻机精确就位后,用泥浆泵向护筒内注入泥浆,泥浆注到钻机旋挖时不外溢为止。在旋挖过程中每挖一斗向孔内注一次泥浆,使孔内始终保持一定水头和泥浆质量稳定。

旋挖钻进:在一般土质地层或软岩地层中钻进时,根据地质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合适钻头。开始旋挖时速度要慢,防止扰动护筒。在孔口段5~8m旋挖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通过控制盘来监控垂直度,如有偏差及时进行纠正。钻进过程中,每进尺2m及在地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填写钻孔记录表并与地质柱状图核对,根据不同地层调整泥浆指标和旋挖速度。孔内要始终保持一定水头,每挖一斗及时向孔内补充泥浆。钻孔作业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主机所在地面和支腿(或履带)支承处地面变化情况,发现下沉现象要及时停机处理。

弃渣外运:钻孔过程中旋挖出的钻渣临时堆放在桩位附近,及时采用自卸汽车外运至指定位置,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减小环境污染。

5、检孔及清孔

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采用灌注桩孔径检测系统进行检查,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清孔。

清孔须达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即: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粘度17~20s;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柱桩不大于5cm,摩擦桩不大于10cm。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在清孔排渣时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塌。浇筑水下混凝土前,检查沉渣厚度,进行二次清孔,必要时用高压风冲射孔底沉淀物,立即浇筑水下混凝土,保证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设计要求。

6、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集中加工、整体吊装入孔。为了吊装时有足够的刚度,主筋与加强箍筋必须全部焊接,如条件困难时可分段(每段不超过6m~8m)入孔,为减少上下节偏心,上下两段应保持顺直,接头采用对焊,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帮条焊接。

钢筋笼入孔后,应牢固定位,以免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掉笼或浮笼现象。

7、灌注水下混凝土

采用直升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上设漏斗,漏斗下设隔水栓。开始时漏斗中储备足量的混凝土拌和物,其数量要保证在切断隔水栓首批混凝土灌注下去后,使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中1~3m。以后尽量采用连续快速灌注,混凝土拌和物通过导管进入已灌好的混凝土中,并始终保证导管口埋在混凝土中(控制在2m~6m范围内)。为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应尽量缩短灌注时间,使整个灌注工作在首批混凝土初凝以前的时间内完成。

8、桩基检测

根据设计要求,在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对桩的完整性采用超声波无破损法或动测法进行检测;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按要求进行静载抗压试验或全长钻孔取样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