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缺氧盆地潮汐陆棚斜坡脚Irwin的X带前斜坡开阔海陆棚浅滩水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潮间~潮上带Irwin的Y带Irwin的Z带第31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2、威尔逊(Wilson,1975)的模式 Wilson的模式与Armstrong十分相似,也划分为9个相带。第32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3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Wilson的九个相带中还提出了24个微相,从而使应用这一模式提供了方便。第34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3、塔克(Tucker,1981)的模式 Tucker将主要碳酸盐相与七种主要环境联系起来:①潮上-潮间坪;②泻湖及局限海湾;③潮间-潮下浅滩;④开阔陆棚及台地;⑤礁及碳酸盐岩隆;⑥礁前塌砾及泥丘;⑦远洋碳酸盐泥及浊积盆地。第35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①潮上-潮间坪②泻湖及局限海湾③潮间-潮下浅滩碳酸盐台地—陆表海④开阔陆棚及台地⑤礁及碳酸盐岩隆⑥礁前塌砾及泥丘⑦远洋碳酸盐泥及浊积盆地盆地—较深水斜坡区 在Tucker的模式中将开阔陆棚与台地放在一起,在碳酸盐台地中将泻湖(局限台地)与潮坪分开,开阔台地内又分出浅水碳酸盐砂滩,局部出现斑(点)礁及泥丘。比较切合陆表海碳盐的沉积模式。第36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六、深水碳酸盐沉积相模式 前述诸模式基本上都是浅水海洋的甚至滨海的碳酸盐相的模式,只有少数模式涉及到了深水相(但较笼统)。 随着深水碳酸盐岩研究不断深入,逐渐总结出一些深水碳酸盐相的模式,如多特(Dott,1963)的海下重力流沉积类型、麦克尔里斯和詹姆斯(McllreathandJames,1979)的四种不同的陆棚边缘的深水海洋沉积模式。第37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8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七、我国的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我国对碳酸盐沉积相研究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大量借鉴国外沉积模式来进行研究的。 国外的碳酸盐沉积模式在我国已被广泛采用,尤其是Wilson的模式,但在使用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广大沉积学工作者在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模式,补充和修改了威尔逊模式不足之处,最具代表性的是关士聪等提出的模式。第39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0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广西泥盆纪主要沉积相模式示意图第41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三节礁与礁相Reefsandreeffacies第42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概述 生物礁是碳酸盐沉积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由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堆积而成,或是由生物作用的产物。 生物礁又是碳酸盐沉积中一种含油气的沉积类型,在国外已发现了许多生物礁油气田。 近年来,在我国渝东-鄂西二叠系生物礁、山东、珠江口盆地第三纪生物礁发现了生物礁油气藏,最近又在北部湾石炭纪生物礁内发现高产油气藏,这预示着我国生物礁具有广阔的油气潜力。第43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1、礁的概念 有关礁的概念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直到现在还存在着认识上的争议。 礁(reef)这一术语来源于挪威语rif,其含义为脊。 十九世纪中期以后,一些地质学家把它应用到古代岩石中,从此开始古代礁的研究。 在研究古代礁时,由于只能根据地质时代中保存下来的有限的资料来认识它,并且差不多都是从生物造成的海底地形上的特点来讨论礁的存在与否。 这样,除了一引起真正的礁外,常常把一引起因海流作用造成的异地介壳堆积、鲕粒丘、石灰岩的残山、甚至一些砂页岩与石灰岩的相变也看成是礁。第44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为了澄清这种混乱,卡明斯和施罗克(1928,1932)提出了生物丘(bioherm)和生物层(biostram)的概念。 这两个术语出现后,在礁的概念中又引起了新的争议。 一些研究者直接引用他们的概念,着重强调地形上的特点,并通过地层的接触关系去论述礁。 另一些研究者则强调造礁生物和它们的生态。 于是生态礁的概念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有些研究者为了避开这种争议而使用“生物碳酸盐建隆”(organiccarbonatebuildup)这个一般性的术语。第45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生态礁—指造礁生物的原状地生长造成的坚固的抗浪骨架,它在地形上具有隆起的正性地貌特征。 强调①生物成因、②抗浪骨架、③隆起地貌。 由于它的存在足以影响四周沉积环境,从而形成前后不同的相带。第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