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建标 158-2011 建筑抗震加固建设标准.docx
文件大小:2.52 MB
总页数:3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2.62千字
文档摘要

国家标准的作用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适用的标准,其作用体现在宏观和微观多个层面,具体如下:

宏观层面

支撑社会治理与行业发展

标准能够有效支撑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国家标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监管工作的基石。如果涉及出口,它还是国际贸易的通用语言3。

保障安全和健康

国家标准对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制定标准,如食品卫生标准、建筑安全标准等,能保护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1。

促进贸易和市场秩序

统一的标准可消除贸易壁垒,便于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流通,同时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劣质产品进入市场。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符合通用标准,减少贸易壁垒,提高竞争力12。

推动技术进步

国家标准常反映行业先进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为企业研发、生产提供方向,推动整个行业技术升级。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如智能制造相关国家标准促进了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12。

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规范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等,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1。

微观层面

对企业的作用

提升行业话语权与市场竞争力:企业通过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制定,能够将自身技术路线、产品规范转化为行业通用标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规则制定者的有利地位,形成事实上的技术壁垒。同时,作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的企业名称将出现在国家标准文本中,显著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形成技术标杆效应。还能提前布局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使企业产品与国家标准保持同步,在新产品上市和市场推广中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竞争优势4。

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标准制定过程促使企业对现有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和优化,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倒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将企业自主创新成果通过标准形式快速推广,通过标准协调产业链上下游技术接口,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4。

规范市场秩序与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标准设置合理的技术门槛,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行业结构。建立科学的产品质量评价标准,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将企业的安全设计理念融入国家标准,促进行业整体安全水平提升4。

帮助企业产生市场控制效应:参编国家标准可以帮助企业产生市场控制效应,快速形成市场垄断地位。主导标准制定的企业有控制市场的权力,能以拒绝许可或收取高额许可费的方式处理标准中的专利技术,形成市场垄断;也可以较低的专利使用费或免费许可同行企业使用专利技术,使同行产生路径依赖,最终控制本行业的市场5。

帮助企业有效规避竞争:参编国家标准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竞争,淘汰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提高竞争门槛,是企业保护自我发展的绝好壁垒5。

对政府部门的作用

国家标准为政府部门提供了规范行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能够有效支撑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地实施,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于法律法规暂时未规定,但行业发展中迫切需要明确的内容,可通过写进标准来实现3。

对行业协会的作用

国家标准为行业协会推进行业自律提供了有效抓手3。

对服务机构的作用

国家标准对服务机构的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评价与改进等方面定下明确的准绳3。

对被服务对象的作用

国家标准为被服务对象考核服务机构和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重要保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