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地铁16号线北安河车站施工监测项目监测周报-第二期.doc
文件大小:5.08 M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4.83千字
文档摘要

北京地铁16号线01标施工监测项目

北安河站监测周报

第二期:2015/06/22~2015/06/28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地铁十六号线二期工程土建施工0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5年06月28日

北京地铁16号线01标施工监测项目

北安河站监测周报

第二期:2015/06/22~2015/06/28

批准人:

审核人:

编写人:

监理工程师: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地铁十六号线二期工程土建施工0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5年06月28日

目录

TOC\o1-3\h\z\u1工程概况及施工进度 1

1.1工程概况 1

1.2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1

1.3施工进度 3

2监测工作简述 3

2.1监测项目 3

2.2监测工作 5

3监测成果 6

3.1监测成果统计 6

3.2车站监测成果分析 7

3.4巡视情况 10

4监测结论与建议 10

4.1监测结论 10

4.2建议 10

5说明 10

第PAGE8页共15页

北京地铁16号线01标工程施工监测北安河站监测周报(第二期)

1工程概况及施工进度

1.1工程概况

本站为北京地铁十六号线二期工程(原北京地铁海淀山后线工程)北安河站,车站位于北清路北侧红线外的绿化带内,东端为北清郊野休闲园大门,西端为厂房区,沿北清路呈东西向布置。北安河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双柱三跨混凝土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BK0+489.953,有效站台中心处车站顶板覆土3m,轨面标高38.770,底板底面标高37.250,底板埋深约16.55m,标准段总宽21.10m,总高13.45m,车站总长425.2m,岛式站台宽度12m,有效站台长186m,车站小里程端与出入段线区间相接,区间工法为暗挖施工,车站大里程端接盾构区间,车站共设置4座出入口,2座风亭,2座紧急疏散口。

本站主体结构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系统支护体系,轨排井段主体结构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索系统支护体系。

本站站位附近地下管线较少,车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前需进行部分管线改移。

1.2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工程地质: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最大深度为55m,根据钻探资料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按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将本工程场地勘探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第四纪新近沉积层、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四大类,并按底层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进一步分为12个大层,相关参数建议值见表。

水文地质:本次勘察在30m深度范围内,实际测量到两层地下水,结合初步勘察资料,本场地共观测到三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分别为上层滞水(一)、潜水(二)、层间水(四),各层地下水详细情况如下:

上层滞水(一):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土2层、粉土3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侧向径流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的方式排泄。潜水(二):含水层岩性为卵石5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侧向径流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的方式排泄。层间水(四):含水层岩性为卵石7层、细中砂83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的方式排泄。

1.3施工进度

车站由东向西开挖30米,开挖深度17米

2监测工作简述

2.1监测项目

本站本期的具体监测项目见下表。

起北区间监测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仪器设备

监测精度

监测频率

控制值(mm)

备注

1

地表沉降

TrimbleDiNi03

电子水准仪

0.5mm

1次/1天

27.06

2

桩顶水平位移

索佳NET05全站仪

2”,±(2mm+2ppm)

1次/1天

27.06

3

桩体水平位移

ZX-06A

0.1mm

1次/1天

15.00

4

桩顶垂直位移

TrimbleDiNi03

电子水准仪

0.3mm

1次/1天

10.00

5

支撑轴力

RTC09测读仪

(0.15%F.s)

1次/1天

设计值

6

地下管线沉降

TrimbleDiNi03

电子水准仪

0.3mm

1次/1天

20.00

7

建筑物沉降

TrimbleDiNi03

电子水准仪

1.0mm

1次/1天

10.00

8

地下水位

SKW-8090

水位仪

5.0mm

1次/1天

10.00

2.2监测工作

本期对北安河车站基坑周边地表进行7日次观测,共357点次,对桩顶水平位移进行了7次日常观测,共91点次,对桩顶垂直位移进行了7次日常观测,共77点次,对支撑轴力进行了7次日常观测,共49点次,对地下管线沉降行了7次日常观测,共48点次,对建筑物沉降进行了7次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