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环境监测-溶解氧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29.79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4.98千字
文档摘要

环境监测-溶解氧考核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测定溶解氧的经典方法?()

A.碘量法

B.电化学探头法

C.分光光度法

D.重量法

答案:D

解析:重量法主要用于测定水中悬浮物等物质的含量,并不用于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是经典的测定溶解氧的化学方法;电化学探头法是常用的快速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也可用于溶解氧的测定。

2.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后,生成的沉淀是()。

A.氢氧化锰

B.碳酸锰

C.硫酸锰

D.碘化锰

答案:A

解析:在碘量法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后,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反应式为:MnSO?+2NaOH=Mn(OH)?↓+Na?SO?,2Mn(OH)?+O?=2MnO(OH)?↓。

3.采用电化学探头法测定溶解氧时,探头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是()。

A.电极

B.膜

C.电解液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电化学探头法的探头中,电极会随着使用而发生损耗,膜可能会被污染或损坏,电解液也会因长期使用而性能下降,所以这些部件都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当水样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时,会对碘量法测定溶解氧产生干扰,可加入()来消除干扰。

A.高锰酸钾

B.草酸钠

C.叠氮化钠

D.硫酸铜

答案:C

解析:叠氮化钠可以将亚硝酸盐分解,从而消除其对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干扰。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会氧化碘离子;草酸钠主要用于标定高锰酸钾等;硫酸铜一般不用于消除亚硝酸盐对溶解氧测定的干扰。

5.溶解氧的含量与水温的关系是()。

A.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升高

B.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

C.水温与溶解氧含量无关

D.水温降低,溶解氧含量降低

答案:B

解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溶解氧是氧气溶解在水中的形式,所以水温升高时,溶解氧含量降低。

6.用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是()。

A.蓝色变为无色

B.无色变为蓝色

C.红色变为无色

D.黄色变为无色

答案:A

解析:在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过程中,加入淀粉指示剂后溶液呈蓝色,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至终点时,蓝色消失变为无色。

7.下列关于溶解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氧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B.清洁的地表水溶解氧一般接近饱和

C.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不会受到水生生物的影响

D.水体受到污染时,溶解氧会降低

答案:C

解析: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光合作用会产生溶解氧,所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会受到水生生物的影响。溶解氧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清洁地表水与大气充分接触,溶解氧一般接近饱和,水体受污染时,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溶解氧降低。

8.采用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水样采集后应立即固定,固定的目的是()。

A.防止溶解氧逸出

B.防止溶解氧被氧化

C.防止溶解氧被还原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水样采集后立即固定,是为了防止溶解氧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逸出,同时也避免溶解氧被水中的其他物质氧化或还原,保证后续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9.用溶解氧仪测定溶解氧时,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校准的方法通常不包括()。

A.零点校准

B.满量程校准

C.温度校准

D.压力校准

答案:D

解析:溶解氧仪校准一般包括零点校准、满量程校准和温度校准。零点校准是为了确定仪器在没有溶解氧时的输出;满量程校准是使仪器在已知高浓度溶解氧环境下准确显示;温度会影响溶解氧的溶解度,所以需要进行温度校准。压力对溶解氧测定的影响较小,一般不需要进行压力校准。

10.某水样经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为10.00mL,已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100mol/L,则该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以mg/L计)为()。

A.8.00

B.16.00

C.4.00

D.32.00

答案:A

解析:根据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计算公式:$DO(mg/L)=\frac{C\timesV\times8\times1000}{V_{水}}$,其中$C$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为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_{水}$为水样体积(一般取100mL)。代入数据可得:$DO=\frac{0.0100\times10.00\times8\times1000}{100}=8.00mg/L$。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因素有()。

A.水温

B.大气压力

C.水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