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独特的我》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通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和同学,发现每个人外貌、性格、兴趣的
独特之处,感知个体差异的美感。
欣赏艺术家作品中人物的独特表现手法(如夸张的表情、个性化
的服饰),提升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
能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描绘自己的脸型、五官和发型,尝试
用色彩表现肤色和发色。
学习用符号或图案表现兴趣爱好(如音符代表唱歌、画笔代表绘
画),增强画面的叙事性。
3.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对自身特征进行夸张或拟人化处理,创作出富有童趣的
自画像。
通小组合作完成“班级大家庭”拼贴画,培养创新思维与团队
协作能力。
4.文化理解
了解不同文化中“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如非洲面具、中国脸
谱),感受艺术与个性的关联。
增强自信心,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并描绘自己的外貌特征,用符号表现内在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性格、爱好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镜子、多媒体课件(艺术家自画像、学生优秀作
品)、示范画纸、油画棒、水彩笔、彩色卡纸、胶水。
学生准备:小镜子、绘画工具、旧杂志图片(可选)。
四、教学程
(一)情境导入:魔法镜子屋(5分钟)
师生互动:
1.教师佩戴巫师帽,变出一面大镜子,邀请学生轮流观察并描
述:“你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我的眼睛像
星星一样亮!”“我的头发卷卷的像小弹簧!”)
2.展示艺术家梵高的自画像,提问:“画家是怎样表现自己的?
和真实照片有什么不同?”
3.教师宣布:“今天我们要进入魔法镜子屋,画出世界上独一无
二的自己!
设计意图:
通角色扮演与实物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自我认知兴趣。
对比真实与艺术形象,为后续创意表达铺垫。
(二)新知探究:我的独特档案(10分钟)
师生互动:
1外.貌特征观察:
学生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型(圆形、瓜子形)、五官(眼睛大
小、鼻子形状)、发型(直发、卷发),并用手在空中“画”出轮廓。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脸型和五官组合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
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2.内在特点联想:
提问:“除了长相,你还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如:“我喜欢踢
足球,跑步特别快!”“我性格开朗,总爱交朋友!”)
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兴趣爱好(如足球⑥、书本歌),用表情符
号表现性格(如笑脸?、害羞脸姐)。
3.艺术表现分析:
展示儿童画《戴眼镜的男孩》,提问:“画家是怎样让人物看起来
更有趣的?”(夸张的眼镜、生动的表情)
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画自己,你会突出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
从具象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的多维度独特性。
结合儿童作品,降低艺术表现的难度感知。
(三)技法示范:我的自画像魔法(8分钟)
师生互动:
1.教师以“扎羊角辫的女孩”为例,边示范边讲解:
步骤1:用椭圆形画脸型,三角形画刘海,曲线画辫子。
步骤2:用圆形和月牙形画眼睛,三角形画鼻子,弧线画嘴巴。
步骤3:用红色油画棒涂脸蛋,黄色涂头发,蓝色画连衣裙。
步骤4:添加符号装饰(如星星时代表“爱幻想”)。
2.邀请学生上台添加表情或符号,教师点评并强调:“你的自画
像越特别越好!”
设计意图:
分解绘画步骤,突出“符号化”表现手法,便于学生模仿。
互动参与增强课堂趣味性与自信心。
(四)创意实践:我的独特名片(20分钟)
任务一:个人创作
学生用绘画或拼贴方式设计“独特名片”,要求:
1,画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可用夸张手法(如大眼睛、彩虹色头
发)。
2,添加至少3个代表兴趣或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