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数学加减教案6篇.docx
文件大小:26.34 K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1.11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小学数学加减教案6篇

通过精心编写的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精确的教案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小学数学加减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数学加减教案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及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独立操作,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与者,从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对比,通过观察和探究,进一步感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四基在教学中得以强化。

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具体,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这个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炼。本教学设计就是由这一观念出发,先让学生观图,阐述列式,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由看图计算到根据组成计算。接着延伸到一图四式,对加减法进行对比,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形纸片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3+1=4-1=2+1=5-2=

1+4=3-2=1+3=5-3=

2+3=4-2=5-4=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及6和7的组成,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5+1和1+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图(去掉图中的算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

(2)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学生观察,写出算式5+1和1+(5)

(3)交流: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预设生1、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生2、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1+5、

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

(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5+1=61+5=(6)

(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右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这幅图中一共有6个圆片,被分成了5个和1个两部分)

①从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写出算式:6-1=(5)

②从男孩的角度看,情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6-5=(1)

(2)想一想,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3)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6-1和6-5比较简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减5等于1.6减1等于(5)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借助圆片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一图两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继续深化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4+2、2+4、6-2和6-4、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中间笑脸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从右往左看呢?(4+2=62+4=(6)

(2)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