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婴幼儿医学基础 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pptx
文件大小:572.23 KB
总页数:5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6.39千字
文档摘要

婴幼儿医学基础;学习模块四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内容提要;;案例导入;

胎儿时期、出生后2年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保障良好的脑发育可以有效降低婴幼儿期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发生。充分了解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可以降低不利因素对婴幼儿发育的影响。;(一)大脑的发育

在解剖学上,出生时儿童已具备了成人脑所具备的沟和回,但比成人的浅。在组织学上也已具备了大脑皮质的六层基本结构,但轴突和树突形成仍不足,尚未形成大脑各区间复杂的交织,生后在先天和后天各种因素影响下无论在解剖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会得到迅速发展。

大脑在组织成分上分为灰质和白质,灰质构成了大脑皮质,是神经细胞最密集的部位。神经细胞作为大脑处理信息的基本功能单位具有独特的构造,为此又称之为神经元。一个神经元由神经细胞的胞体和胞体突起形成的树突、轴突组成。大脑的发育主要体现在神经元的分化、神经元之间突触的形成和突触的修剪,而来自周围环境的刺激是不断建立新突触的关键。

;(二)大脑的可塑性

生命早期的大脑很不成熟,但可塑性最大,代偿能力也最强。早期大脑的可塑性是指大脑可以被环境或经验所修饰,具有在外界环境或经验的作用下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体现在脑发育的可变性和代偿性上,如大脑能以新生的细胞重建神经系统受损害部分或替代已经死亡的细胞,使脑在损伤的部位周围有效地实行改组或重组,脑功能得到良好的代偿。但脑组织一旦发育成熟,就不可能实现重组了,这一点对于儿童早期干预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但大脑也不是完全可塑的,可塑性的大小受到年龄、大脑功能区域和受损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大脑可塑性并不局限于儿童早期,脑的重组在儿童晚期甚至是在成年期也可以进行,但程度有限。;(三)神经纤维髓鞘化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指绝缘的脂肪鞘(称为髓鞘)包裹神经纤维的过程,保证了神经纤维在传导时彼此绝缘,加快了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婴儿时期神经纤维髓鞘形成不全,使兴奋传导易波及邻近神经而引起泛化现象。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完成的时间是不同的。最早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的是感觉神经,而后是运动神经,与高级智力活动有关的额叶、顶叶等的髓鞘化要到7岁左右才基本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是脑细胞成熟的重要指标。;(一)基因和遗传

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神经心理发育不可忽视遗传的重大作用,遗传因素是指那些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生物有机体内在因素,心理现象中的气质、思维模式等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儿童青少年的神经心理发育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包括脑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和遗传因素。由于心理反应是通过每个主体的头脑进行的,受主体的知识经验、个体倾向与个性特点所制约,因此,每个人的心理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和校正,才能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促进心理的发展。;(二)气质因素

1.气质特征和影响因素

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主要是生物因素决定的相当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特征,是行为的表现方式,体现行为的速度、强度、灵活度等动力特点。气质是遗传天赋,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疾病和外伤因素、父母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等,但主要还是受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

2.气质与行为发展

拥有不同气质特点的个体与周围世界的作用方式各不相同,这会影响婴幼儿与周围人的关系,并影响其行为的发展方向。国内外研究认为,气质特征通过环境因素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影响,即儿童的行为表现是其自身的气质特征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气质特征与环境因素是否相互协调、拟合。两者协调、拟合时,儿童会获得最佳发展;两者不协调时,则容易发生行为问题。因而了解儿童的气质特点,根据其气质,以不同的教养方法扬长避短,十分重要。;(三)环境因素

影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环境因素包括国家、地区、家庭、学校等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的心理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家庭因素有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素质、家庭关系、父母对儿童的期望、教育方式和父母的责任感。

根据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报道,联合家庭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低,核心家庭次之,单亲家庭最高,家庭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育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稳定、亲子关系密切,对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家庭关系不和睦,甚至破裂,会使儿童持续处于警觉状态,产生紧张心理,导致注意力涣散、烦躁多动和冲动行为。父母的文化素质是决定其教养态度、教养方法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