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医学基础;学习模块一人体结构和功能;内容提要;学习情境1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发育;案例导入;
人体是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并最终由各系统有机组合成的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头部包括面颅和脑颅。面颅上有眼、耳、鼻、口等器官。脑颅里的颅腔内装有脑。颈部位于头部和躯干部之间,将两者相连。躯干部前面是躯干前部,分为胸部和腹部;后面是躯干后部,分为背、腰、臀三个部分。躯干部内部体腔是躯干内部,以膈肌为界,分为胸腔和腹腔。其中有心、肺、肝、胃、肾、脾、肠等器官。四肢分为上、下肢。上肢分为上臂、前臂和手,通过肩、肘、腕关节相连并与躯干相接。下肢分为大腿、小腿和足,通过髋、膝、踝关节相连并与躯干相接。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1.细胞
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数目庞大、大小不一、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结构基本相似,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化学成分大致相同,包括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细胞的外部边界称为细胞膜,这层天然屏障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细胞内的水样凝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悬浮于细胞中央的称为细胞核,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作用。细胞和细胞之间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内环境。;3.器官和系统
器官是能够行使某些特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如心、肝、脾、肺等。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其结构特点和功能相适应。人体内能够完成共同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人体有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神经、内分泌和感觉器九大系统,这些系统各有分工,相互之间又有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动。;;(三)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调节
1.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新陈代谢是指机体在生命活动中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是机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然后转化成自身物质并存储能量,以供机体???长、发育、更新等需要的过程。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是机体不断分解体内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兴奋性是指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它使机体对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是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应性是指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功能的过程,可使生物体更好地生存,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物体在适宜阶段具有的产生和自己相似子代的能力称为生殖,是生命活动的另一基本特征,它可实现种系的延绵和生命活动的延续。
;2.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基本形式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反射活动发挥作用,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5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其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中枢处理刺激,效应器产
生反应,传入和传出神经是连接感受器和效应器的通路。神经调节具有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的特点。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体内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继而对某
些细胞、器官或组织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多数经体液循环运送到身体各部位而发挥作用。但某些细胞或组织产生的化学物质可直接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从而改变临近细胞组织的活动。体液调节具有反应缓慢、广泛、作用时间长久的特点。
(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是指机体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而自动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是一种低
级的调节方式,只存在于少数器官和组织中。自身调节具有简单、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的特点。
实训1.1.1识别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人体的诸多器官按照功能的不同,分别组成九大系统:感觉器、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脉管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部分分类方式提出将免疫系统划分为九大系统之一。婴儿出生后,这些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在不断完善中。;1.视觉与眼保健
眼由眼球及眼的附属结构构成。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两部分。眼的附属结构分为眼睑、眼结膜、泪腺、眼外肌以及睫毛和眉等。新生儿一出生只能看到光和影;颜色视觉发育在4~7月龄完成,此时应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他们;深度和空间视觉发育在6~8月龄完成;眼的集合功能在1~1.5岁进一步发展,此时幼儿眼睛可跟随目标由远及近。与此同时,婴幼儿的视力也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1岁为0.2~0.25,2岁为0.5,3岁为0.6,到4~5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