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热带大气的动力学特征与辐散环流.ppt
文件大小:60.69 MB
总页数:6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6.08千字
文档摘要

图7.6全球辐散环流的三维分布概略图。根据FGGE资料作出。(a)1月;(b)7月(a)1月(b)7月(Krishnamurti,1980)第31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3热带地区的凝结加热凝结加热是热带大气中非常重要的热力过程,它的量值和加热分布取决于凝结过程。一种是由大尺度垂直运动产生的潜热释放;一种是深厚积云对流释放的潜热。前者主要与中纬系统有关,在热力学方程中很易定量计算。但由大量积云形成的潜热加热计算是比较困难的。它需要用天气尺度定量地表征这种中小尺度加热。这就是积云参数化方案,它是目前天气与气候模式中不确定性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以下简略说明这两种潜热释放的计算问题。第32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大尺度凝结加热单位质量的潜热加热(7.1)是饱和比湿,Lc是凝结加热率。由热力学方程(7.2)第33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的变化主要由上升运动引起,可表示为:式(7.2)可写成(对w0区)(7.4)第34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代入上式到(7.4)中有(先乘上θ)(7.5)上式中第35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在大尺度强迫上升有凝结情况下()(7.5)式与绝热运动情况下热力学方程相同。只是静力稳定度被相当静力稳定度代替。由于有凝结加热,其局地变温要比同样递减率下绝热情况下小。如,大气是条件不稳定,凝结主要通过积云对流产生。但(7.3)式仍然成立,只是垂直速度必须是积云单体中上升气流的速度,二不是天气尺度W。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只用天气尺度量简单地写出对积云区的热力学方程。因在热带地区,温度脉动很小,绝热运动与非绝热运动近于平衡,第36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则(7.2)变为:由于上式中的w实际上是活跃对流单体区的强垂直运动(w,)与周围弱垂直运动()之面积加权平均:a为对流区所占面积百分比。则据(7.3),(7.6)式可化为:(7.8)(7.6)(7.7)第37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以后的关键问题如何用天气尺度变量表达积云凝结项(7.8式右边项)。这涉及到积云参数化问题,至今有许多种积云参数化方案。一种简单的方法:P是降水率,Zc与ZT分别为云底与云高,Zm是湿层顶(≈2Km),代入近似的水汽连续方程(7.9)(7.10)第38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到(7.10)式中,则有因而垂直积分的凝结加热与天气尺度度量w(Zm)和q(Zm)联系起来。但由上式只算出了总量,仍需要知道其垂直分布。这可以根据观测用经验方法确定,即上式即是对积云凝结加热的热力学方程。当ZZc和ZZT时,,它是一个满足下式的权重函数。(7.12)(7.11)第39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潜热主要在热带对流中大量产生,在大尺度环流作用下,热带对流一旦在某些地区发生之后通过产生凝结潜热可加热大气,反过来又能够驱动热带环流的变化,并激发热带波动的产生和传播。这是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这里只考虑热带大气对加热场强度和分布的响应问题,即加热场对热带大尺度环流的反馈问题。为了阐述其基本问题,Gill(1980)用了单一正弦波垂直模态和β-平面上的浅水波方程,研究了静止基态大气在给定加热Q强迫下的定常运动。考虑了动量阻尼(即瑞利阻尼:正比与风速的线性阻力)和热力阻尼(牛顿冷却:加热率正比于对基本平衡态的温度扰动,忽略了高频惯性的重力波,Rossby–重力波和Rossby高频波(即长波近似)Gill给出了两种基本解:赤道对称的孤立加热与赤道反对称偶极型加热。第40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下图(左图)是对称加热的热源分布函数所得到的结果,即对称热源形式为

第41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左:赤道对称的加热产生的Gill模态;右:赤道反对称加热的Gill模态。W:垂直运动;(u,v):低层纬向和经向风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