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4.1 厨房中的物质和变化 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220.8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3.78千字
文档摘要

核心素养导向

4.1厨房中的物质和变化

核心概念:

(二)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2.3物质变化的特征--①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

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理解“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体,能够区分物质与非物质(如精神、思维)。

认识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并能通过“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判断。

2.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分类和比较,归纳物质变化的共性与差异。

运用推理能力,结合实验现象解释变化的本质(如溶解、生锈)。

3.探究实践

能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特征(颜色、状态、溶解性等),并记录现象。

设计简单实验验证变化类型(如蒸发食盐水证明物理变化)。

4.态度责任

养成细心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习惯。

感受科学探究的趣味性,激发对生活现象的探索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难点:能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方法,寻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

教学教具和学具:

教师:教学课件、养身壶、冰块、生锈的铁锅、班级记录表。

学生:水、食盐、玻璃杯、铁锅、土豆等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稍停顿)对,是一个矿泉水瓶!现在我要考考大家——

这个瓶子里有东西吗?”

(预设学生回答:“有空气!”“是空的!”)

2.“有的同学说‘有空气’,有的说‘是空的’。那怎么证明我们的推测呢?”

(预设学生回答:“拧开瓶盖会听到声音!”“把瓶子压到水里会冒泡泡!”)

3.“听!‘嘶——’的声音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像空气这样真实存在的物体,都叫作‘物质’。

那除了空气,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呢?请看大屏幕,判断哪些不是物质?”

(PPT展示选项:A精神、B思维、C面粉、D雨水、F辣椒)

(预设学生回答:“A和B不是物质!因为精神和思维是看不见的!”)

4.讲解:“没错!精神、思维是抽象概念,不是物质。而面粉、雨水、辣椒都是实实在在的物

质!”

5.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变身‘厨房小侦探’,找找厨房里的物质,看看它们会变什么‘魔

术’!准备好了吗?”《厨房中的物质和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例证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身边一些触觉所感知到的实在物体是由物质构

成的。同时借助“厨房”这一学生熟悉的场所,谈谈自家厨房里的物质,聚焦到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厨房里的物质及其变化。]

二、探索(预设25分钟)

1.分组活动:“在每组的桌子上,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实验材料,包括面粉、水、铁锅以及辣椒。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的颜色和状态,尝试去了解它们是否能够溶解,是否能够流动,并将你们的

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在我们提供的表格中!”

(学生们开始动手操作,教师则在各组之间巡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提问:“我们看到面粉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物质,那么它在遇到水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它会

溶解吗?”

(预设学生回答:“我们尝试将面粉和水混合并搅拌,结果发现混合物变得浑浊了。但是当我们

静置一段时间后,面粉颗粒会沉淀下来,这说明面粉并不溶于水!”)

3.“现在请大家用手触摸铁锅和它的把手,感觉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预设学生回答:“我们发现铁锅是黑色的,摸起来硬硬的;而把手是棕色的,感觉上更加粗

糙!”)

4.讲解:“很好,通过你们的观察和触摸,我们可以了解到铁锅和把手的导热能力是不同

的。”

5.实验演示(溶解食盐):“现在请看老师的操作,我们将食盐倒入水中,经过搅拌之后,食盐

似乎消失了!那么,你们能猜猜看食盐是否还存在于水中吗?”

(预设学生回答:“食盐还在,因为水尝起来变咸了!”“如果我们将水蒸发掉,盐会重新出

现!”“食盐不在了,因为盐的颗粒已经看不见了。”)

6.提问:“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验证你们的推测呢?食盐溶解在水中是否会产生新的物质

呢?”

(预设学生回答:“我们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将水蒸干,这样就可以看到是否还有食盐残

留。”)

7.教师(总结):“非常正确!溶解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食盐并没有变成新的物

质!”“原来物质的变化还可以分为‘变身’和‘伪装’!接下来,我们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