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玄奘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通过精读课文、观察图片,了解唐与日本、印度、朝鲜半岛交往的史实,感受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借助史料,探究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经过思考,比较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点。概括唐朝的“向心力”、“传播力”、“学习力”,体会唐朝“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强大“生命力”,感悟当今中华文化深远的影响力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我是东蕃客,怀恩入盛唐——阿倍仲麻吕
唐朝日本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建筑技术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一、我是东蕃客,怀恩入盛唐
一、我是东蕃客,怀恩入盛唐“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遣唐使给日本带去了什么?政治制度方面唐朝日本土地制度均田制班田制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两官八省制地方制度郡县制郡国制教学制度国子监、太学大学、国学
【唐朝:开元通宝】【日本:和同开珎】货币遣唐使给日本带去了什么?一、我是东蕃客,怀恩入盛唐
建筑遣唐使给日本带去了什么?【唐朝长安城平面示意图】【日本:平城京平面示意图】一、我是东蕃客,怀恩入盛唐
文字遣唐使给日本带去了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前明月光,疑われる上で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日本在5世纪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8世纪中期,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仿照汉字楷书偏旁创立“片假名”。9世纪初,来到中国的日本僧人空海依据中国草书,创立“平假名”。一、我是东蕃客,怀恩入盛唐
风俗习惯遣唐使给日本带去了什么?【日本茶道】【唐人茶道】【中国唐装】【日本和服】遣唐使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一、我是东蕃客,怀恩入盛唐
李白营原清公我是东蕃客,怀恩入圣唐。欲归情未尽,别泪湿衣裳!阿倍仲麻吕(晁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卿衡一、我是东蕃客,怀恩入盛唐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二、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绣袈裟衣缘》长屋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日本.长屋王二、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二、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目的:时间:次数: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唐玄宗时期先后六次尝试东渡鉴真东渡
二、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书籍文物药方辨别药物设计唐招提寺鉴真的贡献二、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二、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医药的始祖佛教之开山祖文化的恩人鉴真东渡意义——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二、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赠招提寺郭沫若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三、尼莲河水正东流,西看佛树几千秋——玄奘
玄奘祖上世代为官,其兄长是一位很有名的僧人。他自幼聪明,爱好佛学,11岁时便能诵读佛经,12岁时在洛阳出家。此后遍访名师,刻苦钻研佛教理论。18岁时,玄奘在佛教界已经小有名气。因为他精通佛学中的《经》《律》《论》三藏,故尊称他为“三藏法师”。玄奘(600年~664年)三、尼莲河水正东流,西看佛树几千秋
为什么要去取经?当时,随着佛教在中土传播,由于对原始佛典的理解不同,因而出现不同的学说。为了进一步了解佛学原著,玄奘决定亲自去西行取经,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探求佛理。三、尼莲河水正东流,西看佛树几千秋
三、尼莲河水正东流,西看佛树几千秋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玄奘那烂陀寺地图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第21页
三、尼莲河水正东流,西看佛树几千秋玄奘回国后专心致志地翻译佛经。历时近四年终于将号称镇国之典的600卷《大般若经》的翻译工作。在他回国的19年间,共译经75部,1335卷。据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第四课唐朝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