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主题: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尚书-无逸》的千年警训.pptx
文件大小:54.53 M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1.26千字
文档摘要

主题: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尚书·无逸》的千年警训

一、古语溯源目录Contents01二、深度字义解构02三、历史镜鉴03四、当代启示04五、实践路径05

01一、古语溯源

《尚书·周书·无逸》中,周公以“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告诫成王,强调统治者应知百姓疾苦,不可放纵享乐。此句为全文核心,直指治国之本。原文出处核心句解读01《无逸》是中国最早体现“悯农”思想的文献,为后世“重农”观念奠定基础,其思想价值贯穿千年,影响深远。文献价值02

时代背景西周初年,农耕文明是社会经济支柱,周公深知农业稳定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故以此为切入点训诫成王。周初农耕文明根基周初政权虽已稳固,但周公仍忧心后世君主因不知稼穑之艰而荒废政务,故作《无逸》以警示。政权稳固期的治国忧虑《无逸》中对稼穑艰难的描述,体现了周公对百姓疾苦的同情,是中国古代“悯农”思想的源头。中国最早的“悯农”思想文献

02二、深度字义解构

关键概念拆解“不知艰难”指脱离生产实践,不了解百姓生活艰辛,这是导致统治者放纵享乐、脱离群众的根本原因。不知艰难“稼”指播种耕作,“穑”指收获贮藏,二者合称“稼穑”,代表农业生产全过程,是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稼穑含义“逸”指放纵享乐,“谚”指粗鄙傲慢,二者皆为不知稼穑艰难的后果,是周公所警示的统治者之大忌。乃逸乃谚

03三、历史镜鉴

商纣王不知稼穑之艰,放纵享乐,导致朝政腐败,百姓怨声载道,最终亡国,成为不知稼穑艰难的反面典型。历史典故商纣王荒淫无道01汉文帝深知稼穑之艰,躬行节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使汉朝国力大增,开创“文景之治”,是践行《无逸》思想的典范。汉文帝躬行节俭02

历史证明,统治者知稼穑之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反之,不知稼穑之艰,必将导致国家衰败。经验教训以史为鉴01《无逸》的千年警训,提醒后世统治者要时刻牢记百姓疾苦,勤政爱民,避免重蹈覆辙。传承警示02

04四、当代启示

当代领导干部应从《无逸》中汲取智慧,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避免脱离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启示保持艰苦奋斗作风01以《无逸》为镜,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搞形式主义,切实为百姓谋福祉。树立正确政绩观02

《无逸》强调稼穑之艰,启示社会大众要树立勤劳致富观念,珍惜劳动成果,反对浪费。对社会大众的启示勤劳致富观念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仍需传承艰苦奋斗精神,不贪图享乐,保持艰苦朴素作风,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传承艰苦奋斗精神

05五、实践路径

在学校和家庭中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和青少年了解稼穑之艰,培养劳动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加强教育引导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媒体和文化活动,广泛宣传《无逸》思想,增强社会大众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宣传教育活动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脱离群众、享乐主义等不良作风滋生。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对表现优秀的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激励机制

THANKYOU感谢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