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古诗文《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赏析.docx
文件大小:13.7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1.7千字
文档摘要

古诗文《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赏析

一、原文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唐】王维

jiànzhàngxiáyīngwànguóyī,lóngchíyīdòngbǎiguānsuí.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jiǔtiānchānghékāigōngdiàn,wànguóyīguānbàimiǎnliú.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rìsècáilínxiānzhàngdòng,xiāngyānyùbànggǔnlóngfú.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cháobàxūcáiwǔsèzhào,pèishēngguīdàofèngchítóu.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二、译文

红巾报晓官唱响更筹,尚衣局呈上翠羽龙袍。九重宫门次第开启,万国使臣朝拜帝王。朝阳初升仪仗移动,御香缭绕龙袍生辉。早朝后须拟五彩诏书,玉佩声中回到中书省。

三、注释

⑴和:即和诗,是用来和答他人诗作的诗,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可和韵,可不和韵。舍人:即中书舍人,时贾至任此职。大明宫:宫殿名,在长安禁苑南。

⑵绛帻(jiànɡzé):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⑶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qiú):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⑷九天:极言天之崇高广阔。古人认为天有九野、九重。此处借指帝宫。阊阖(chānghé):天门,此处指皇宫正门。

⑸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miǎnliú):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⑹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⑺衮(gǔn)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⑻裁:拟写。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⑼凤池:指凤凰池。

四、鉴赏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律,与岑参、杜甫等人的同名和诗并称唐代早朝诗双璧。全诗通过描绘宫廷早朝的庄严场景,既展现了盛唐气象,又暗含对贾至诗才的呼应。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1.时空交织的宫廷画卷

王维以“绛帻鸡人报晓筹”开篇,通过报晓卫士的细节展开时间轴线,继而以“尚衣方进翠云裘”的空间转换切入宫廷核心。颔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形成宏大的时空对位:纵向的“九天”与横向的“万国”构建起立体的帝国图景,“开”与“拜”的动词张力暗喻皇权的威仪。这种时空架构突破了平面化描写,使诗歌获得建筑般的立体感。

2.色彩美学的视觉革命

诗人运用“绛帻”“翠云”“金阙”玉阶等意象构建色谱:朱红与翠绿的碰撞彰显皇家气派,金色与玉白的辉映暗喻权力结构。不同于贾至原作的听觉叙事(银烛朝天紫陌长),王维开创了以视觉主导的宫廷诗新范式。这种色彩调度与画家出身的诗人审美经验密切关联,将绘画的“随类赋彩”原则转化为诗歌语言。

3.权力书写的诗性转译

尾联“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完成从仪式到权力的转喻。“五色诏”既是实体文书,更是皇权象征;“佩声”以听觉符号暗示官僚系统的运作。王维巧妙避开直白颂圣的窠臼,通过“裁诏”“归池”等日常政务场景,将权力运作诗化为具有审美价值的意象系统。这种书写策略既满足应制诗的礼仪要求,又保持诗歌的艺术独立性。

4.比较视野下的美学突破:

相较于岑参“花迎剑佩星初落”的雄奇壮美,杜甫“旌旗日暖龙蛇动”的沉郁顿挫,王维此作展现出特有的澄明之境。他将复杂的宫廷礼仪提炼为纯净的视觉符号,在严谨格律中注入山水诗的灵动气韵。这种“诗中有画”的特质,使应制题材突破程式化书写,获得超越时代的艺术价值。

该诗不仅是对贾至原作的精妙唱和,更是盛唐宫廷诗美学嬗变的标志。王维以画家之眼、诗人之心、朝臣之思,在三重身份的交织中完成对帝国仪典的诗意重构,将政治场景升华为永恒的艺术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