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探寻曹植集与《曹集诠评》:文学瑰宝的传承与解析.docx
文件大小:52.63 KB
总页数:2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3.53万字
文档摘要
探寻曹植集与《曹集诠评》:文学瑰宝的传承与解析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曹植,这位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生前曾被封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故又称陈思王。曹植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其才思敏捷,下笔成章,深受曹操宠爱。
建安时期,是文学走向自觉的重要时代,诗歌在主题风格与形式上都取得了极大发展。动乱的社会激发了诗人们建功立业的热情,也造就了慷慨激昂的文学风格,同时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也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从形式上看,四言诗、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