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因素素描与自然形态设计;第一节全因素素描的定义与特
第二节由结构素描向全因素素描的转换
第三节自然形态概述
第四节全因素素描的自然形态设计与表现
;;12课时+课余时间。;(1)全因素素描与自然形态设计注重对学生观察自然、品味
自然的审美经验之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全因素素描表现的技
法及深入塑造物象的能力。
(2)本课题要求学生对物象进行多角度、多焦点、近距离的观察、研究,深入地体验自然物象的生命状态和表情,然后选择适当的素描媒介与技术,极致地表达对形态的深度感知。
(3)本课题要求学生基于结构素描对造型形成全因素素描的重新理解,有意地引导学生寻找自然之美、发现自然之美,既可对自然之局部展开细致入微的观察,又可有宏观、具象的体味和设计。;本章将走出课堂、回归自然,利用全因素素描进行自然形态的转换。这种形态的转换绝不是如实、客观地复制物象,而是自主、理性地表现物象。通过深入大自然,进行自然场景或自然形态的全因素素描创作,从中感受自然之趣的启示,体验全因素素描的强大视觉表现力。;;第一节
全因素素描的定义与特征;;;;(三)参与性;(四)互补性;;第二节
由结构素描向全因素素描的转换;在高校的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结构素描还是全因素素描,均是相互辅助、互为依存的。也就是说,在光影素描中渗透事物的结构,从而使光影素描作品更为精确,并展示出事物的精神内涵;同理,在结构素描的训练过程中,也可以融入光影素描,使其对事物结构进行完美的衬托,让作品更具美感和韵味。
结构素描和全因素素描都需要借助一个或多个客观的媒介物体,从而充分展示其结构、线条以及明暗、肌理等画面细节,以真实、明确地体现画者的创作意图与画工技法。唯有结构素描与全因素素描默契配合,方可服务于素描画面的完美呈现。因此,在熟练掌握结构素描的基础之上,应重点分析如何实现由结构素描向全因素素描的思维转换,在结构中渗透光影手法,在光影中融入精准的结构(图7-2)。;;;;;;第三节
自然形态概述;;;;26;;;;在全因素素描中,质感主要依靠明暗调子的描绘实现,与此同时,明暗调子又是增强物象立体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全因素素描的质感素描与明暗把握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物象的质感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光影的变化而变化,也由此大大丰富了全因素素描的视觉经验,使得物象的质感因包含多层次性而极具写实表现意味。如图7-6所示,对羽毛的轻盈与钢管的厚重、塑料的透明与不透明、衣服的褶皱肌理等质感细节均可以通过二维画面的全因素表现精准地呈现于纸面,具有极强的“以假乱真”性。不仅可以用眼睛判断对象的质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可以用手触摸或用嘴、鼻、耳等体验,也可以通过视觉经验认识质感。;;;;;由于物体与画者之间的空间充斥着水蒸气及灰尘、微粒等杂质,传统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等原理的逻辑分析并不奏效,而色彩透视对空间气氛感的影响则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色彩透视规律加强画面物体的主次、强弱、远近、虚实等空间效果正是全因素素描中量感表达的关键理念。在同一光源下,近处的物体明暗对比较强,形象相对清晰,立体感较强;远处的物体明暗对比较弱,形象相对模糊,立体感减弱。物象量感的色彩透视同此法:物体与画者之间的距离越远,空气杂质的遮挡作用越大,如同景物前面笼罩着一层薄纱,使远景形象模糊、色彩灰淡。;第四节
全因素素描的自然形态设计与表现;自然形态的美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物象有丰富多彩的形体、色彩、肌理和结构,这很适合自如、直觉的表现,强化个性语言。以自然形态为基础的全因素素描指的是将自然事物形态作为对象,以不同的视角展开对设计对象的细致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自然事物进行深入的剖析,而后利用相关艺术创作手法展现出自然形态美感的一种设计素描训练方式。从变换视角、视距等方面对自然形态进行观察,运用素描语言进行分析与研究,使得每个人眼中千姿百态的自然形态得以被设计思维所关注并再造,叶脉、木丛、海浪、花蕊、沙滩、云彩等有机的或无机的自然景物无不以各自特有的生长和组合结构“切割”着空间;每种动植物的外形结构也都在其各自所遵循的自然规律下形成独特的样貌。如何应用全因素素描淋漓尽致地展现自然生态的形态美涉及艺术思维与素描技法的综合应用,是画者理性与感性的完美融合。在此,将全因素素描的自然形态设计与表现的原则归纳为以下三个。;;;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