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微素描与情感设计;第一节精微素描与写实主义
第二节精微素描与情感设计的关系
第三节精微素描的情感设计
;;12课时+课余时间。;(1)本章要求学生注重精微素描画面中或愉悦、或紧张、或诙
谐、或惊恐的情感体验,具备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体物之情”。
(2)本章要求学生对不同的材质形成全面的认识,具备对质
感进行精细特写的素描表现能力并辅助设计方案的情感表达。;艺术中的现实主义可以聚焦描绘世界任何隐匿的角落,使画面成为一幅客观世界的微观缩影,不局限于质感表现,更强调情感共鸣。与结构素描、全因素素描不同,精微素描是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结合和相互渗透。在设计素描实践中,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各种材质不同的美并通过素描的形式予以精细化表达是本章的主题,也是人类多样情感的设计与驱动。本章将从精微素描的整体观、虚实观、空间感、细腻感入手,分析情感直觉和物象特征,为设计素描注入喜、怒、哀、乐等情感主题基调,强化精微素描在情感表现上的控制力。;第一节
精微素描与写实主义;;;;;;;;;中国唐宋时期的人物画与山水画可谓登峰造极、光芒四射,彼时的传统绘画是一种强调意象的
写实,可以通过唐代吴道子、阎立本、周昉等画坛巨匠的作品窥见一斑。唐代的人物画便已兼具写
实与写意之功,强调心物合一、神与物游,已经完全超越了作品的逼真性而体现出丰富的思想性。
北宋时期,中国的书画更是秉持写实主义精神,涌现大批传世书画珍宝,如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
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
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20世纪30年代末,中国的艺术家在短时间内对现实主义产生了更
深入的理解,随之迅速发生变化。从丰子恺在1927年到1928年间将realism一词的翻译由“写
实主义”改为“现实主义”到徐悲鸿立足治疗中国绘画空洞浮泛之病而提倡写实绘画之功(图8-5),从??白石寥寥数笔却栩栩如生到早期中国式的超级写实绘画代表作品罗中立的《父亲》《春蚕》,中国人已形成了自己图真而求美的写实表现智慧。;;;19;无论是早期美国的代表画家查克·克洛斯(ChuckClose),还是当代中国的代表画家冷军,其作品都显而易见地体现了写实绘画的重要基本特征—再现性。对高度逼真性的追求使得精微素描画家十分强调作品的再现性,这也使得日常生活成为写实表现、精微刻画的艺术发生地。;精微素描作为传统写实绘画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作品在客观描绘的基础之上不可避免地掺杂着画者本真的创作思想,呈现出独特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的特点,构成精微素描画面的原真性特质。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一幅幅精微素描作品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初衷,这种诚挚的原真性使精微素描的创作形成了一种以情感为依托的创作秩序,值得不断地追求与表现。如图8-6所示,2018级中央美术学院精微素描作品中,学生赋予了日常旧物艺术的新生命,这些老物件充满了人们对童年、过往、亲切等艺术的浓浓眷恋,通过精致严谨的画面表达,学生与物件相关的追忆温情跃然纸上,勾起了一代人共同的原真记忆,感情真挚,令人感动。;;;;;第二节
精微素描与情感设计的关系;写实主义是表现生活的一种方式,更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元素。如果说精微素描所聚焦的是客观物象的外在肌肤质感,通过素描画面所传递的或愉悦、或紧张、或诙谐、或惊恐的情感体验则是精微素描画面的情感肌肤。值得注意的是,全因素素描重在表现物体的不同质感及量感,如柔软、坚硬、轻飘、厚重、粗糙、细腻等感觉;精微素描则更加侧重于传达素描画面中或愉悦、或紧张、或诙谐、或惊恐的情感体验。例如,荷兰后印象主义艺术家凡·高的作品表现变化、运动着的视觉形态,使一切形体在狂乱中升华、旋转、压抑,抒发了他癫狂不安的情绪。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li)的画作总是极尽“搞怪”之能,令人产生一种超脱于现实世界繁复秩序之外的惊异情绪(图8-7)。;;;;;;明确了精微素描的设计核心是情感肌肤的塑造,人们所常见的多样性情感也就值得着重分析。精微素描对人们的情感激发应是有目的的塑造过程,因此,精微素描的画面主题、构图、空间、明暗也就自然而然涉及相应的组织策略。正如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所说:“我们感到难过,因为我们哭泣;我们感到气愤,因为我们斗争;我们感到害怕,因为我们颤抖。”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