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果洛州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1.下列关于果洛州的地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果洛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
B.境内有著名的阿尼玛卿雪山
C.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D.是青海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基地之一
答案:C。果洛州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而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A选项,果洛州确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B选项,阿尼玛卿雪山是果洛州的著名地理标志;D选项,果洛州草原资源丰富,是青海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基地之一。
2.下列关于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果洛州生态保护密切相关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D.B和C
答案:D。果洛州有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对于保护果洛州的湿地和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主要针对海洋生态保护,果洛州是内陆地区,与海洋无关。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3.果洛州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每一处风景都像是大自然精心______的杰作。漫步在广袤的草原上,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______,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描绘游弋
B.雕琢徜徉
C.勾勒徘徊
D.刻画踯躅
答案:B。第一空,“雕琢”更能体现大自然对风景精心塑造的过程,比“描绘”“勾勒”“刻画”更能突出风景的精美和大自然的匠心。第二空,“徜徉”形容自由自在地行走,用来形容牛羊在草原上的状态非常合适。“游弋”一般用于水中生物;“徘徊”“踯躅”都有犹豫不决、来回走动的意思,不符合牛羊悠然自得的状态。
4.果洛州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着______的困境。如何在现代化的浪潮中______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成为了当地文化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后继无人保护
B.青黄不接传承
C.难以为继弘扬
D.岌岌可危挖掘
答案:B。第一空,“青黄不接”指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能很好地体现传统技艺面临缺乏传承人的困境。“后继无人”表述过于绝对;“难以为继”主要强调事情难以继续下去,没有突出人才传承的问题;“岌岌可危”侧重于危险的状态,不如“青黄不接”贴切。第二空,“传承”文化瑰宝是解决传统技艺困境的关键,“保护”“弘扬”“挖掘”都没有“传承”全面和准确。
第三部分数量关系
5.果洛州某牧场有一片均匀生长的草地,可供27头牛吃6周,或供23头牛吃9周。那么这片草地可供21头牛吃几周?()
A.11
B.12
C.13
D.14
答案:B。设每头牛每周的吃草量为1份,草地每周生长的草量为x份,原有草量为y份。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y=(27-x)×6\),\(y=(23-x)×9\)。解方程组可得\(x=15\),\(y=72\)。设21头牛可以吃t周,则\(72=(21-15)×t\),解得\(t=12\)。
6.果洛州某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旺季为120元/人,淡季为80元/人。已知该景区旺季游客人数是淡季的1.5倍,且旺季门票总收入比淡季多30万元。那么该景区淡季游客有多少人?()
A.5000
B.6000
C.7000
D.8000
答案:A。设该景区淡季游客有x人,则旺季游客有1.5x人。根据题意可得方程:\(120×1.5x-80x=300000\),即\(180x-80x=300000\),\(100x=300000\),解得\(x=5000\)。
第四部分判断推理
7.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此处应给出一组图形,但由于无法展示图形,假设是简单的图形规律题,图形是按封闭区间数量递增规律排列)
答案:假设图形依次为封闭区间1个、2个、3个,那么问号处应选封闭区间为4个的图形。具体要根据实际给出的图形进行判断。
8.果洛州某地区为了提高牧民的收入,实施了一项新的养殖计划。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地区牧民的平均收入并没有明显提高。因此,有人认为这项新的养殖计划是失败的。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观点?()
A.该地区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影响了养殖效果
B.新的养殖计划实施时间还不够长,效果还未完全显现
C.部分牧民没有按照新的养殖计划进行养殖
D.以上都是
答案:D。A选项指出遭遇自然灾害影响了养殖效果,说明不是养殖计划本身的问题导致收入未明显提高;B选项说明实施时间不够长,效果未完全显现,不能就此判定计划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