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格尔木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1.下列关于青海格尔木地理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格尔木市是世界上辖区面积最大的城市
B.格尔木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
C.格尔木是青藏铁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D.格尔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答案:D。格尔木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夏季凉爽,降水较少,并非高温多雨。A选项,格尔木市是世界上辖区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B选项,格尔木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C选项,格尔木是青藏铁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些描述均正确。
2.2024年青海省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不属于生态保护相关举措的是()
A.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B.加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建设
C.大力发展盐湖化工产业
D.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
答案:C。大力发展盐湖化工产业主要侧重于经济发展领域,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注重环保,但不属于专门的生态保护举措。A选项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B选项加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建设、D选项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都属于生态保护相关举措。
3.关于青海省的历史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海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B.青海省没有世界文化遗产
C.藏族文化在青海没有重要影响力
D.青海的历史文化与中原文化没有交流
答案:A。青海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如青海道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B选项,青海省有可可西里等世界自然遗产;C选项,藏族文化在青海有重要影响力,青海有很多藏族聚居区,保留着丰富的藏族文化;D选项,青海的历史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广泛的交流,如唐蕃古道促进了两地文化的往来。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格尔木的盐湖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大地上,那______的盐滩,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望无际
B.人迹罕至
C.荒无人烟
D.门可罗雀
答案:A。“一望无际”形容一眼看不到边,辽阔广大,用来形容盐滩的广阔非常合适,与后文“广袤的大地”相呼应。B选项“人迹罕至”指很少有人到的地方,强调人少;C选项“荒无人烟”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D选项“门可罗雀”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后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均不符合语境。
2.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格尔木的城市面貌发生了______的变化。曾经破旧的街道如今焕然一新,现代化的建筑______,城市的活力和魅力不断提升。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翻天覆地拔地而起
B.日新月异鳞次栉比
C.沧海桑田星罗棋布
D.天翻地覆错落有致
答案:B。“日新月异”指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能体现出格尔木城市面貌变化快。“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用来形容现代化建筑很合适。A选项“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拔地而起”强调从地面上突兀而起,侧重于突然性;C选项“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星罗棋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D选项“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均不如B选项合适。
3.阅读下面这段话:“格尔木,这座位于青藏高原的城市,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连接内地与西藏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情。”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格尔木的地理位置
B.格尔木的自然风光
C.格尔木的文化特色
D.格尔木的综合特点
答案:D。文段既提到了格尔木壮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说明了它是重要交通枢纽以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方,综合介绍了格尔木的特点。A选项地理位置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B选项自然风光不全面;C选项文化特色也只是一部分,所以选D。
第三部分数量关系
1.某旅游团共有游客50人,在格尔木参观某景点时,需要乘坐观光车。已知每辆观光车最多可乘坐8人,那么至少需要多少辆观光车才能保证所有游客都能乘坐?
A.6辆
B.7辆
C.8辆
D.9辆
答案:B。$50\div8=6$(辆)$\cdots\cdots2$(人),这意味着坐满6辆车后还剩下2人,所以还需要再安排1辆车,总共至少需要$6+1=7$辆车。
2.某旅行社推出格尔木两日游活动,收费标准为:如果人数不超过25人,人均费用为1000元;如果人数超过25人,每增加1人,人均费用降低20元,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