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绵阳市公需科目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有机结合起来。
A.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需求侧管理
C.产业结构调整
D.科技创新驱动
答案:A
解析: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部署,对于今后一个时期有效发挥大国经济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绵阳市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重点打造的“2+4+N”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里,“2”指的是()。
A.电子信息、装备制造
B.食品饮料、新材料
C.能源化工、生物医药
D.节能环保、高端装备
答案:A
解析:绵阳市“2+4+N”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中,“2”代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它们在绵阳的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优势,是推动绵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3.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技术?()
A.大数据分析
B.区块链
C.机器学习
D.自然语言处理
答案:B
解析: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大数据分析常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支持,也是相关应用的重要环节。而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主要用于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不属于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技术。
4.绵阳市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其中“三线”不包括()。
A.生态保护红线
B.环境质量底线
C.资源利用上线
D.碳排放红线
答案:D
解析:“三线一单”中的“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碳排放红线并不是“三线一单”的内容,“三线一单”是从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进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重要依据。
5.数字经济是以()为关键生产要素。
A.数据
B.信息
C.技术
D.资本
答案:A
解析: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据在数字经济的生产、流通、分配等各个环节都发挥着核心作用。
6.绵阳市某企业在进行绿色转型时,采用了一种新的节能技术,使得单位产品能耗降低了20%,这种做法符合()发展理念。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答案:C
解析:绿色发展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该企业采用节能技术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7.以下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鼓励创新
B.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一种重要形式
C.企业可以随意使用他人的商标
D.著作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答案:C
解析:知识产权保护对于鼓励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专利、商标、著作权等都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形式。企业不能随意使用他人的商标,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商标属于侵权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8.绵阳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重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以下哪种农产品不属于绵阳特色农产品?()
A.安州魔芋
B.三台麦冬
C.攀枝花芒果
D.北川茶叶
答案:C
解析:攀枝花芒果是攀枝花市的特色农产品,而安州魔芋、三台麦冬、北川茶叶都是绵阳市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9.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绵阳市要加强与()的协同合作。
A.成都、重庆
B.西安、贵阳
C.武汉、长沙
D.昆明、南宁
答案:A
解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经济区域,绵阳市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需要加强与成都、重庆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10.以下哪种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更适合绵阳市中小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
A.大规模集中培训
B.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定制化培训
C.企业自主培训但缺乏系统性
D.完全依赖外部专业机构培训
答案:B
解析:中小企业员工数量相对较少且工作安排灵活,大规模集中培训可能不太适合他们的工作节奏。企业自主培训缺乏系统性难以有效提升员工技能。完全依赖外部专业机构培训成本较高。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定制化培训可以根据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和内容,更适合中小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
11.绵阳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建设了城市大数据中心。城市大数据中心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存储城市各类数据
B.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
C.直接参与城市的行政管理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