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28.58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5.26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其核心任务是:

A.扩大传统产业规模

B.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C.降低制造业占比

D.优先发展服务业

答案:B

解析:会议明确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全链条改造,因此核心任务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需达到:

A.8%

B.10%

C.12%

D.15%

答案:B

解析:规划明确目标为10%,这一指标是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依据,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优化。

3.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规定的“重要数据”范围?

A.人口健康数据

B.金融关键业务数据

C.企业内部员工考勤记录

D.地理信息数据

答案:C

解析:重要数据指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公共利益的数据,企业内部考勤记录属于一般经营数据,不在此列。

4.乡村振兴战略中“三产融合”的典型模式是:

A.单纯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B.农业+加工+旅游

C.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D.仅发展农产品初加工

答案:B

解析:三产融合强调农业(一产)与加工(二产)、旅游(三产)的联动,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5.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峰值后逐步下降,我国承诺的碳达峰时间节点是:

A.2025年

B.2030年

C.2035年

D.2060年

答案:B

解析:我国在《巴黎协定》中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6.人工智能伦理“透明性原则”要求:

A.算法决策过程可解释

B.数据收集无需用户同意

C.人工智能系统无需标注开发者信息

D.算法结果无需向用户展示

答案:A

解析:透明性原则强调人工智能系统的决策逻辑应可被追溯和解释,避免“黑箱”操作。

7.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是:

A.依赖传统要素投入

B.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C.单纯扩大生产规模

D.降低技术研发投入

答案:B

解析: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关键在于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8.《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的:

A.一般同意

B.书面同意

C.单独同意

D.无需同意

答案:C

解析:敏感个人信息(如生物识别、医疗健康信息)的处理需获得个人单独同意,以强化隐私保护。

9.以下哪项属于“东数西算”工程的主要目标?

A.将东部数据中心全部迁移至西部

B.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

C.降低东部地区互联网用户数量

D.限制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发展

答案:B

解析:工程通过在西部建设算力枢纽,承接东部算力需求,实现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而非简单迁移。

10.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要求是:

A.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B.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C.忽视行业规范

D.仅遵守法律底线

答案:B

解析:职业道德以服务社会为核心,强调职业行为的社会责任感。

11.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的依据是:

A.《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B.《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C.《数据安全法》

D.《个人信息保护法》

答案:A

解析:2023年财政部明确数据资产可参照无形资产准则进行会计处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

12.以下哪项不属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A.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B.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C.完全依赖国外市场

D.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答案:C

解析:双循环强调立足国内市场,同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而非完全依赖国外。

13.绿色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不包括:

A.可再生能源开发

B.传统高耗能产业升级

C.塑料污染治理技术

D.一次性消费品生产

答案:D

解析:绿色技术创新聚焦减污降碳,一次性消费品生产不符合绿色发展方向。

14.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

A.增加行政层级

B.推动数字化治理与群众参与结合

C.减少公共服务供给

D.强化单一行政手段

答案:B

解析:通过数字平台(如“城市大脑”)整合资源,同时鼓励群众参与,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