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其核心任务是:
A.扩大传统产业规模
B.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C.降低制造业占比
D.优先发展服务业
答案:B
解析:会议明确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全链条改造,因此核心任务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需达到:
A.8%
B.10%
C.12%
D.15%
答案:B
解析:规划明确目标为10%,这一指标是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依据,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优化。
3.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规定的“重要数据”范围?
A.人口健康数据
B.金融关键业务数据
C.企业内部员工考勤记录
D.地理信息数据
答案:C
解析:重要数据指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公共利益的数据,企业内部考勤记录属于一般经营数据,不在此列。
4.乡村振兴战略中“三产融合”的典型模式是:
A.单纯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B.农业+加工+旅游
C.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D.仅发展农产品初加工
答案:B
解析:三产融合强调农业(一产)与加工(二产)、旅游(三产)的联动,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5.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峰值后逐步下降,我国承诺的碳达峰时间节点是:
A.2025年
B.2030年
C.2035年
D.2060年
答案:B
解析:我国在《巴黎协定》中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6.人工智能伦理“透明性原则”要求:
A.算法决策过程可解释
B.数据收集无需用户同意
C.人工智能系统无需标注开发者信息
D.算法结果无需向用户展示
答案:A
解析:透明性原则强调人工智能系统的决策逻辑应可被追溯和解释,避免“黑箱”操作。
7.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是:
A.依赖传统要素投入
B.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C.单纯扩大生产规模
D.降低技术研发投入
答案:B
解析: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关键在于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8.《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的:
A.一般同意
B.书面同意
C.单独同意
D.无需同意
答案:C
解析:敏感个人信息(如生物识别、医疗健康信息)的处理需获得个人单独同意,以强化隐私保护。
9.以下哪项属于“东数西算”工程的主要目标?
A.将东部数据中心全部迁移至西部
B.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
C.降低东部地区互联网用户数量
D.限制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发展
答案:B
解析:工程通过在西部建设算力枢纽,承接东部算力需求,实现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而非简单迁移。
10.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要求是:
A.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B.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C.忽视行业规范
D.仅遵守法律底线
答案:B
解析:职业道德以服务社会为核心,强调职业行为的社会责任感。
11.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的依据是:
A.《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B.《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C.《数据安全法》
D.《个人信息保护法》
答案:A
解析:2023年财政部明确数据资产可参照无形资产准则进行会计处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
12.以下哪项不属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A.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B.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C.完全依赖国外市场
D.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答案:C
解析:双循环强调立足国内市场,同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而非完全依赖国外。
13.绿色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不包括:
A.可再生能源开发
B.传统高耗能产业升级
C.塑料污染治理技术
D.一次性消费品生产
答案:D
解析:绿色技术创新聚焦减污降碳,一次性消费品生产不符合绿色发展方向。
14.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
A.增加行政层级
B.推动数字化治理与群众参与结合
C.减少公共服务供给
D.强化单一行政手段
答案:B
解析:通过数字平台(如“城市大脑”)整合资源,同时鼓励群众参与,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