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荆门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2016年3月,网传江西南昌某些地区出现“拐小孩”并且“割肾”、“盗取器官”的假消息。中旬,广东省一些地区的微信朋友圈中又出现了几起抢孩子的假消息。对于网络谣言频频出现,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网络谣言频频出现,危害极大。一方面,像“拐小孩”“割肾”等谣言会引起民众恐慌,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会干扰正常的信息传播,降低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究其原因,一是部分网民缺乏媒介素养,盲目传播不实信息;二是网络平台监管不力,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三是造谣成本低、代价小。对此,政府应加强法治建设,加大对造谣者的惩处力度;网络平台要强化责任,做好信息审核;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网民辨别谣言的能力。
【解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谣言越来越多,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降低了网络诚信,也给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了极大隐患。首先,网络谣言对民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干扰。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急剧增加,几乎每一个人均可通过移动网络而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发布者,所以,网络中的一个不负责任的谣言,非常容易成为民众恐慌的爆发点,给民众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其次,网络谣言不断摧毁社会信任体系。网络谣言通过瓦解事实真相的方式,对社会信任体系产生摧毁性的巨大负面作用,一些社会的阴暗面被无限制地放大、扩散,从而不断导致矛盾的激化,甚至无中生有进行恶意的攻击,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的威胁,让民众对政府和社会丧失信心。最后,网络谣言严重损害政府形象。网络谣言严重损害政府形象。网络信息毕竟无法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事件的全貌,当遇到一些公共安全事件时,网络谣言以其片面性和强烈的批判指向性,使政府形象受到极大损害。谣言止于智者。要想削弱网络谣言的不良影响,需要政府、媒体、社会大众等主体的共同努力。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让信息透明。人们容易受到网络谣言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如果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将事实公之于众,必将使谣言无立足之地。从媒体方面来说,大众传媒要正确引导公众认知方向,主动核实信息真伪,及时反馈辟谣,让主流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真实信息的重要渠道。从执法部门来说,切实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法律管制。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必须通过法律途径对网络谣言进行有效的规制,实现“依法治谣”。从社会大众来说,切实提高自身对网络信息的辨别意识与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引导网民理性看待网络谣言,并且做到在日常的生活和上网活动中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尽量从受众的视角降低网络谣言造成的危害,做一名网络谣言的终结者。
2、同事小蔡和领导做出一项工作决定,你是这项工作的执行者,但是你发现这项工作在现实中真的无法实行,你该怎么办?
【答案】:(1)首先我会再仔细地考虑这项工作决定,看是否真的如我所发现的那样在现实中无法实行,如果是,找到原因,分析为什么不可行。(2)先和同事小蔡联系沟通,因为这项决定是他和领导做出的,领导的意图和目的他应当是最清楚的,然后把自己的意见和他沟通,两人共同分析,看是否真的不可行。(3)沟通之后,如果同事小蔡也觉得这项决定有不完善的地方,在现实中无法实行,由同事小蔡向领导传达意见,再共同商量。(4)如果和同事、领导沟通后无效,还需要继续执行,那么我会把整个过程做好记录,在执行时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作适当变通,比如改变自己以前的工作思路,有时同一工作这种思路行不通,换一种思路就会海阔天空,或者尝试其他方法。(5)如果所有方法都试了还足不行,执行下去可以预见一定会损害国家的、人民的利益,我会据理力争,必要时按有关程序向上级反映。
【解析】题干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公务员面试人际关系与工作执行类题目。它模拟了在工作场景中,执行者发现上级做出的工作决定在现实中无法实行的情况,旨在考查考生处理工作矛盾、协调人际关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既要遵循组织原则和工作纪律,又要合理表达意见、解决实际困难,平衡好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答案解析答案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提出了应对这一情况的具体措施,展现了考生严谨、负责且灵活应变的工作态度。1.自我审视与分析:面对工作决定,首先进行自我反思和深入研究,再次仔细考量该决定是否真的无法实行,并找出不可行的原因。这体现了考生对待工作的审慎态度和独立思考能力,避免盲目质疑上级决定,确保自己的判断基于充分的调研和分析。2.与同事沟通:选择与参与决策的同事小蔡沟通,是因为他最了解领导的意图和目的。通过与同事交流自己的意见,共同分析决定的可行性,既尊重了同事的参与权,又借助集体智慧进一步评估决定的合理性。这种沟通方式有助于避免直接与领导冲突,减少工作中的人际矛盾。3.反馈与协商:当与同事达成共识,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