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昭通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执法人员执法时,不出示证件,态度粗暴等,将受到处罚,严重者吊销执法资格:行政执法人员不按规定持证上岗执法,执法态度恶劣,粗暴、野蛮执法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情节严重者可取消行政执法资格。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是“执法文明化”的一大进步。在以往的执法过程中,少数执法人员由于自身素质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不出示证件,执法态度粗暴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对于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形象是一种极大地损害。如今,将“出示证件”、“正确的执法态度”列人执法准则中,第一步的立法环节已经达到。后期执行过程中,关键是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宣传教育,让其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意识。完善群众举报机制,形成外部监督力量。双管齐下,“执法文明化”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解析】《广东省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的出台是非常有意义且必要的举措,彰显了政府推进执法规范化、文明化的决心,是行政执法领域的一大进步。在过去,执法过程中部分执法人员存在不出示证件、态度粗暴等不良现象。这种行为危害极大,不仅侵犯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容易引发群众与执法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破坏执法现场秩序;更严重损害了政府机关公务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影响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此次将“出示证件”“正确的执法态度”等内容纳入执法准则,从立法层面为规范执法行为提供了明确依据和保障,是构建法治政府、文明执法体系的关键一步。它让执法人员清楚知晓自身行为的规范和边界,也为监督和问责提供了标准。然而,要实现“执法文明化”的目标,仅有立法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好后续的执行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定期培训、组织学习交流会等形式,让执法人员深刻认识到文明执法的重要性和意义,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意识,从思想根源上杜绝不文明执法行为。另一方面,要完善群众举报机制,拓宽举报渠道,如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邮箱、网络平台等,方便群众对执法人员的不当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对于群众的举报要及时受理、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群众,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力量。通过内外结合、双管齐下,才能确保“执法文明化”真正落实到位,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社会秩序。
2、法院按照法律规定对被告从轻判处,被媒体曝光后,群众认为应判死刑,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你怎么看?
【答案】:题中现象暴露了我国群众在法理与人情之间以及中国传统道德认知之间的矛盾。虽然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很多人法律意识淡薄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国的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这也给我国的执法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群众的不满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我认为造成这种不满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在传统的人治过程中我国的传统道德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理念根深蒂固,很多人法律意识淡薄。很多民众只是对法律有概念,但是具体的法律条款却知之甚少。第二,我国部分执法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缺少公开透明,面对群众的质疑又不做任何告知,这会引起很多群众的负面猜想。第三,由于部分执法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冤假错案以及徇私枉法,使群众对执法部门失去了信心,造成执法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下降。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阻碍了我国民主的进程,还有可能使政府工作失去群众基础。所以我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解决此问题:首先,政府要通过媒体以及相关渠道加大对人民群众法律法规的宣传,提升民众的法律意识。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普法宣传以及在各个教育环节中增加一些简单的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课程。其次,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过程中公开的力度,在保护被告和被害人隐私的同时也要保证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政府主管部门还要不断完善公开透明用制度规范,增加其强制性。再次,政府要规范和引导媒体在对事件报道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理念,坚决抵制为了迎合受众而对事件夸大夸张的报道,如若发现,严惩不贷。最后,我们的执法者一定要强化执法理念,在执法过程中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绝不徇私枉法,正确处理好舆论、民愤与严肃执法和执行党的死刑政策的关系,排除不合理干扰,坚持罪刑法定和宽严有度,坚守好法律的底线。
【解析】题目分析本题为综合分析类社会现象题,聚焦于法院依法从轻判处被告后引发群众不满这一现象,考查考生对法理与人情、法制建设等方面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提出解决问题措施的能力。现象本质这种现象折射出我国群众在法理与人情以及传统道德认知上存在矛盾,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法制建设任重道远,对执法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群众的不满还会影响政府公信力。原因分析1.民众法律意识淡薄:在传统人治观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