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普法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宪法部分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公民B.人民C.工人阶级D.知识分子
答案:B。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之一。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范围比人民更广泛。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是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民主集中制D.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B。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A.五分之一;三分之二B.四分之一;三分之二
C.五分之一;二分之一D.四分之一;二分之一
答案:A。宪法修改有严格的程序,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民法部分
1.以下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A.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C.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D.十六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答案:A。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民事责任。
A.承担B.不承担C.部分承担D.视情况承担
答案:B。这是《民法典》中的“好人条款”,旨在鼓励人们见义勇为,在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时,如果造成受助人损害,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3.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
答案:C。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刑法部分
1.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十四B.十六C.十八D.二十
答案:B。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处罚性C.社会危害性D.主观过错性
答案:C。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其中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它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的基础。
3.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D.五分之一
答案:A。这是刑法关于减刑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保证刑罚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行政法部分
1.以下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是()。
A.警告B.罚款C.行政拘留D.以上都是
答案:D。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的除外。
A.三十日;三十日B.六十日;六十日
C.九十日;九十日D.一百二十日;一百二十日
答案:B。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3.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
A.五日B.七日C.十日D.十五日
答案:D。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经济法部分
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