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全国普法知识考试题库与参考答案.docx
文件大小:26.95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5.78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全国普法知识考试题库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公民

B.人民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依据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

A.应当负刑事责任

B.应当从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

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根据《民法典》规定,以下属于可撤销婚姻的是()。

A.重婚

B.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C.未到法定婚龄

D.一方患有重大疾病不如实告知

【答案】D。解析:《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条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第一千零五十三条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选项A、B、C属于无效婚姻的情形。

4.下列哪种行为属于行政处罚()。

A.撤职

B.扣押财物

C.责令停产停业

D.开除

【答案】C。解析:《行政处罚法》第九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选项A、D属于行政处分,选项B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5.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A.百分之三十

B.百分之五十

C.百分之六十

D.百分之八十

【答案】D。解析:《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有()。

A.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依法纳税

D.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答案】ABCD。解析: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

2.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A.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主观故意性

【答案】ABC。解析: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二是刑事违法性,即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三是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主观故意性只是犯罪主观方面的一种情况,并非所有犯罪都要求主观故意。

3.根据《民法典》规定,以下哪些财产可以抵押()。

A.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B.建设用地使用权

C.海域使用权

D.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答案】ABCD。解析:《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五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三)海域使用权;(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六)交通运输工具;(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4.行政处罚的原则包括()。

A.处罚法定原则

B.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一事不再罚原则

【答案】ABCD。解析:行政处罚的原则包括处罚法定原则,即处罚必须有法定依据,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罚公正、公开原则,公正要求合理裁量,公开要求处罚依据、过程和结果公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通过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并进行教育;一事不再罚原则,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5.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B.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C.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D.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答案】ABCD。解析:《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