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工作流程标准化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项目接收与确认
02
需求分析与拆解
03
创意设计与执行
04
审核修改与优化
05
交付验收与存档
06
维护与迭代管理
01
项目接收与确认
需求文档审核规范
6px
6px
6px
确保需求文档包含项目背景、用户调研、设计目标、功能需求等信息。
完整性
评估设计需求在现有技术、资源条件下是否可行。
可行性
与项目相关人员共同确认需求文档中的描述与预期一致。
一致性
01
03
02
检查需求文档是否符合公司或团队的文档规范。
规范性
04
设计范围界定标准
功能范围
明确设计需包含的具体功能及其要求。
01
视觉范围
确定设计风格、色彩搭配、页面布局等视觉元素。
02
交互范围
界定交互方式、操作流程、用户反馈等交互设计内容。
03
内容范围
明确设计需涵盖的文本、图片、视频等内容及其规范。
04
根据设计范围、复杂度和资源情况,评估设计工作时间。
依据项目整体计划,制定详细的设计阶段时间表和里程碑。
与项目相关人员(如产品经理、开发人员等)就排期进行沟通协调,确保各环节衔接紧密。
将排期确认结果以书面形式(如邮件、项目管理系统等)进行确认并备案,以便后续跟踪和调整。
排期确认流程
评估工作量
制定计划
沟通协调
确认与备案
02
需求分析与拆解
用户画像分析方法
用户属性分析
包括用户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等基本属性,帮助设计师了解用户群体特征。
02
04
03
01
用户需求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和期望,确保设计满足用户需求。
用户行为分析
通过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行为数据,挖掘用户需求和行为习惯,为设计提供依据。
用户画像构建
将用户属性、行为和需求等信息综合起来,构建用户画像,指导后续设计。
功能模块划分策略
功能梳理
模块独立性
模块划分
模块优先级排序
将产品功能进行梳理,明确每个功能的作用和业务流程。
根据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和用户的使用场景,将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
确保每个模块之间的独立性,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产品的可维护性。
根据用户需求、产品战略等因素,对模块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先实现核心功能。
优先级排序逻辑
用户需求紧迫度
根据用户需求的紧迫程度,确定功能的优先级,先实现用户需求迫切的功能。
产品战略目标
结合产品战略目标,将功能与产品战略相匹配,优先实现与战略目标相关的功能。
功能使用频率
根据用户使用功能的频率,将功能按照使用频率进行排序,优先实现高频功能。
功能重要度
根据功能对产品整体价值的重要程度,确定功能的优先级,确保核心功能的实现。
03
创意设计与执行
设计工具选用规范
如Sketch、AdobeXD、Figma等,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选用高效设计工具
确保团队成员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设计、原型分享和协作。
统一团队协作工具
避免因版本不兼容导致的文件丢失或设计差异。
工具版本管理
原型图绘制标准
清晰标注
对原型图中的元素进行详细的尺寸、间距、颜色等标注,确保开发还原度。
01
交互逻辑明确
通过原型图展示页面之间的跳转关系,确保交互逻辑合理。
02
原型图评审
邀请团队成员和相关利益方进行原型图评审,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
03
视觉风格统一性
视觉层次清晰
通过合理的布局、颜色搭配和字体大小等,营造清晰的视觉层次。
03
通过组件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同时保持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02
组件复用
遵循设计规范
遵循既定的色彩、字体、图标等设计规范,确保整体风格一致。
01
04
审核修改与优化
内部自查清单
设计规范
检查设计是否遵循了既定的设计规范,包括颜色、字体、布局等。
用户体验
确认设计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和习惯,确保用户能够轻松使用。
兼容性
检查设计在不同设备、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上的显示效果。
细节质量
关注细节,检查是否有错别字、图片失真、排版错误等问题。
跨部门评审机制
邀请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参与评审。
邀请其他团队成员
组织会议,展示设计成果,并收集反馈意见。
评审会议
整理反馈意见,并与设计师沟通确认,确定修改方案。
反馈整合
修改记录跟踪表
记录修改内容
详细记录每次修改的内容,包括修改时间、修改人、修改原因等。
01
修改版本管理
对不同版本的设计进行编号或命名,确保各方都能明确当前版本。
02
修改通知
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关于修改的进展和结果,确保团队同步。
03
05
交付验收与存档
文件格式兼容规范
制定图层命名和分组规范
确保文件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便于后续修改和查找。
03
如PNG、JPG、SVG、PDF等,便于跨平台和团队协作时使用。
02
导出常见格式备份
遵循设计工具导出的原生文件格式
如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