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学校教师绩效积分制管理方案:以积分驱动发展,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docx
文件大小:17.0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3.48千字
文档摘要

学校教师绩效积分制管理方案:以积分驱动发展,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积分制管理的指导思想

为深化学校精细化管理改革,聚焦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目标,本方案以**“培育新时代合格人民教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为价值引领,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爱岗敬业、精业笃行”作为教师职业行为准则。通过构建“多元评价、动态激励、长效发展”**的积分管理机制,融合教师自我评价与学校组织考评,联动年度工作考核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衔接阶段性工作奖励与总结性表彰激励,全方位激活教师钻研业务、勤勉育人、主动成长的内驱力,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筑牢人才根基。

二、实施积分制管理的原则

(一)多劳多得,以量促行——构建“工作效能量化体系”

打破传统评价“模糊化、经验化”困局,将教师核心工作拆解为**教育教学、教研创新、学生管理、后勤协同(含宿舍管理、安全保障等)**四大模块,对每项工作进行“任务清单化→流程标准化→积分赋值化”处理:

教育教学:依据备课质量(教案创新性、学情适配度)、课堂实施(学生参与度、教学目标达成率)、作业批改(反馈精准度、分层设计合理性)等维度,设置“基础任务积分”(如常规备课+5分/次)与“超额任务积分”(如跨学科主题备课+10分/次);

教研创新:针对课题研究(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参与)、论文发表(核心期刊/省级期刊/校本期刊)、教学成果奖(优质课、教学案例获奖)等,制定“成果等级积分表”(如省级课题立项+30分,核心期刊论文发表+50分);

学生管理:涵盖班级文化建设(特色活动策划、班风学风打造)、家校协同(家长会组织、家访覆盖率)、学生成长指导(心理辅导、生涯规划)等,以“工作实效”为导向赋分(如全员家访完成+20分,转化问题学生+15分/人);

后勤协同:对宿舍管理(内务达标率、安全隐患排查)、校园安全(值勤到岗率、应急事件处置)、物资管理(教具筹备、资产盘点)等保障性工作,明确“履职积分标准”(如宿舍安全周检+5分/次,成功处置应急事件+20分/次)。

通过精准量化教师“工作量投入、劳动付出强度、成果产出规模”,建立“工作实绩→积分获取→奖励分配”强关联机制,让“多劳者多得积分、少劳者少得积分”成为常态,驱动教师主动拓展工作深度与广度,破解“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管理难题。

(二)优劳优绩,以质赋能——建立“质量双维评价模型”

尊重教师个体能力差异与劳动价值多样性,在积分体系中构建**“数量基础+质量进阶”**的双维度评价模型,既关注工作“量的积累”,更强化对“质的突破”的深度认可:

质量赋分机制:对优质课堂建设(如“高阶思维培养”课堂、“项目式学习”示范课)、精品教研成果(如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育教学创新案例)、示范管理实践(如“五星级宿舍”创建、“零违纪班级”打造)等高质量工作输出,设置“超额质量积分”(优质课示范课额外+20分/节,省级教学成果奖额外+100分),鼓励教师追求“精品化、标杆化”工作成果;

荣誉叠加机制:将积分与“教师职业荣誉”深度绑定,积分排名前10%的教师,优先推荐参与“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评选;积分连续两年位居年级组第一的教师,给予“校长特别奖”荣誉表彰,并在职称评审、岗位晋升中设置“积分绿色通道”,让高质量工作者获得“积分晋级+职业荣誉+待遇提升”的多维肯定;

动态质量督导:成立“积分质量评审委员会”,由教学专家、骨干教师、家长代表组成,对积分申报的“高价值成果”(如课题、论文、特色项目)进行“真实性、创新性、推广性”三轮审核,杜绝“重数量轻质量”的积分造假行为,确保积分体系“以质为先”的导向性。

通过质量维度的深度介入,引导教师从“保量完成”向“提质创新”进阶,激励教师争创一流工作业绩,让“高质量教育教学成果”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积分管理的实施流程

(一)积分申报与采集——构建“自主申报+多维采集”机制

自主申报:教师每月末通过“学校教师积分管理平台”,填报《月度工作积分申报表》,上传工作佐证材料(如教案照片、教研成果证书、学生成长记录),清晰标注工作模块、任务内容、积分诉求;

部门采集:教务处、教科室、德育处、后勤处等职能部门,依托“教学管理系统”“学生成长平台”“后勤管理台账”,每月采集教师教育教学数据(课堂评价、作业批改记录)、教研创新数据(课题进度、论文发表信息)、学生管理数据(家校协同记录、学生获奖情况)、后勤协同数据(宿舍检查结果、安全值勤记录),自动生成“部门积分采集表”;

交叉核验:积分管理平台对“教师自主申报积分”与“部门采集积分”进行智能比对,对差异项(如教师申报“特色教案”积分,部门采集“常规教案”积分)启动“交叉核验流程”,由教师本人、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