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山东青岛科技大学团队招聘博士后2人启事笔试备考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A.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
B.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
C.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D.人的自我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答案】:D
【解析】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不是自身固有、自由选择或获取社会地位等表述,所以该题应选社会对个人尊重和满足这一观点。
2、我这人有个怪毛病,由于阅读颇多阅历较丰富的______,不大认同名人,对那些大肆张扬,大小书店里自封的惊世巨著,震撼之作,名人费力签名挺举的书目更是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心理青眼相看
B.自信不屑一顾
C.缘故嗤之以鼻
D.经历深恶痛绝
【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于……的缘故”搭配不当,二者不能连用。“阅历”和“经历”语意重复,不合题意。第二空,文中说的是“我”对那些自封的巨著和名人力挺的书目不看好,“青眼相看”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与文意不符。“我”自信的原因是阅读颇多、阅历较丰富,而“不屑一顾”符合“我”对名人作品的态度。所以应选择与这些分析对应的选项。
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一典故的主人公是()。
A.李白
B.郭沫若
C.司马迁
D.辛弃疾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典故主人公的了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述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一位老妇人想要把一根铁棒磨成针,深受触动,从此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代诗仙的故事。而郭沫若主要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学家等;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所以此典故的主人公是李白。
4、市场主体是()。
A.介入市场运行的有关当事人或者实体
B.在市场上交换的商品
C.在市场上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
D.在市场上的各种配套的设施
【答案】:A
【解析】市场主体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能够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经济实体,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等功能的市场运作的参与者。介入市场运行的有关当事人或者实体符合市场主体的定义,这些当事人或实体在市场中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如生产、销售、服务等,是市场得以运转的核心要素。而在市场上交换的商品只是市场交易的对象,并非市场主体;在市场上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是市场交易的工具;市场上的各种配套设施则是市场运行的辅助条件,它们都不具备市场主体所具有的主动参与市场经营活动的特征。所以正确答案应从市场运行的参与主体角度考虑,即介入市场运行的有关当事人或者实体。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答案】:C
【解析】商品经济中,生产时是私人或局部劳动,但产品需满足社会需求。当私人劳动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矛盾就突显出来,它是商品经济各种矛盾的根源,所以商品经济基本矛盾是私人(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6、历年来,我国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多次实施有效宏观经济政策,如1997年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2008年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等,这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A.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
B.宏观调控以市场失灵为前提条件
C.市场经济以宏观调控为基础
D.宏观调控为市场经济之导向
【答案】:A
【解析】宏观调控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是其基本内容之一。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会导致市场失灵。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所以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题干中我国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多次采取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和应对金融危机等,这体现了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说明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宏观调控以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等为目标,并非仅仅以市场失灵为前提条件。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是基础,并非以宏观调控为基础。宏观调控主要是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引导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但不能说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导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综上,正确表述为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
7、在领导者所具备的众多素质中,起主导作用的素质是()。
A.职能素质
B.基础素质
C.业务素质
D.核心素质
【答案】:D
【解析】在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