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杂草发生特点、识别及防控;农田杂草是重要的农业有害生物,同作物伴生,与农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已成为农作物单产提升的重大威胁之一。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农作物受草害影响而造成的损失达10%左右。;;一、农田杂草发生特点;2、农田杂草发生概况
世界杂草有5万多种,其中农田杂草有8000多种。我国列入名录的农田杂草有704种,其中恶性杂草15种,优势杂草31种,区域性优势杂草28种。
由于轻简化栽培、收割机械跨区作业以及杂草抗药性水平不断上升等因素影响,农田杂草危害持续加重,每年发生面积超过14亿亩,2023年全国农田杂草防治面积为18.1亿亩次,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2.4%。;
;(三)主要优势杂草识别及防治重要性;2025-06-12;根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粮油作物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要求:
水稻产区重点防控“两草三菜”(稗草、千金子、水苋菜、鸭舌草、丁香蓼)以及异型莎草等莎草科杂草。
小麦旱旱轮作田重点防控“三草一菜”(节节麦、多花黑麦草、雀麦、播娘蒿),水旱轮作田重点防控“两草一菜”(看麦娘属、菵草、猪殃殃)等恶性杂草。
玉米田重点防控“两草三菜”(马唐、稗草、反枝苋、马齿苋、田旋花)等恶性杂草。
油菜田重点防控“两草两菜”(看麦娘属、菵草、猪殃殃、牛繁缕)等恶性杂草。;杂草的鉴定与识别是杂草防治的基础,而要鉴定和识别杂草,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杂草的形态特征,以便于进行分类和防治。;稗草;中文名(9个);千金子;水稻—稗草—千金子鉴别;水苋菜;鸭舌草;丁香蓼;异型莎草;香附子;节节麦;多花黑麦草;雀麦;小麦与几种禾本科常见杂草的特征识别;播娘蒿;日本看麦娘;菵草;猪殃殃;马唐;田旋花;反枝苋;马齿苋;牛繁缕;3、农田杂草的危害及防治重要性;01;;(二)非化学控草技术;;2、除草剂类型;(1)按作用方式分类
a、选择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通常对某种或某些作物安全,而对其他作物不安全。除草剂的选择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选择性好坏由选择性系数所决定。
所谓系数是一种除草剂杀死(或抑制)10%以下作物的剂量和杀死(或抑制)90%以上杂草的剂量之比,系数越大越安全,一个选择性除草剂其选择性系数大于2才可推广。
除草剂选择性系数=杀死或(抑制)作物10%以内的剂量/杀死或(抑制)杂草90%以上的剂量。;b、灭生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没有选择性,对大多数绿色植物都有药效作用,若用于作物田,需要利用时差(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位差(苗圃主副道),或保护性喷雾/定向喷雾来获得选择性。
常用的灭生性除草剂有草铵膦、敌草快、草甘膦等。;(2)按输导性能分类
a、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被根系或叶片、芽鞘或茎部吸收后,传导到植物体内,使植物死亡。如草甘膦、双唑草酮、扑草净等。
b、触杀型除草剂:药剂与杂草接触时,只杀死与药剂接触的部分,起到局部的杀伤作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的地下部分或有地下茎的多年生深根性杂草,则效果较差。如除草醚、唑草酮等。
c、内吸兼触杀综合型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触杀型双重功能,如杀草胺等。
;3)按施药方法分类
a、茎叶处理剂:将除草剂溶液兑水,以细小的雾滴均匀的喷洒在植株上,这种喷洒法使用的除草剂叫茎叶处理剂,如盖草能、草甘膦等。
b、土壤处理剂:将除草剂均匀地喷洒到土壤上形在一定厚度的药层,当杂草种子的幼芽、幼苗及其根系被接触吸收而起到杀草作用,这种作用的除草剂,叫土壤处理剂,如西玛津、扑草净、氟乐灵等,可采用喷雾法、浇洒法、毒土法施用。
c、茎叶兼土壤处理剂:可作茎叶处理,也可作土壤处理,如阿特拉津等。;(4)按作用机理分类
国际除草剂抗性行动委员会(HRAC)以除草剂作用机理为基础,根据除草剂的作用位点,结合化学结构类型和引起的症状表现等对除草剂进行分类。
将具有相同作用位点或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归为一组,用大写英文字母A、B、C、D.?Z表示(为了避免与I,O相混淆,不采用J和Q两个字母)。按作用机理分类见下表:;按作用机理划分的除草剂类别;(5)按化学结构分类
同类化合物主要结构和性能相似,便于相互比较,也便于掌握其作用和使用方法,是目前最基本、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a、无机化合物除草剂:由天然矿物原料组成,不含有碳素的化合物,如氯酸钾、硫酸铜等。
b、有机化合物除草剂:主要由苯、醇、脂肪酸、有机胺等有机化合物合成。同一化学结构类别的除草剂具有一般共性。
常用除草剂按化学结构分类见下表:;按化学结构划分的除草剂类别;准确把握和认识除草剂的类别和作用方式,对于正确选择抗药性杂草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杂草对某一化学结构类别的除草剂或某一作用方式的除草剂产生抗性,即不能用同一化学结构类别的除草剂,或某一作用方式的除草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