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街道口-马房山区间(2016-06-18).doc
文件大小:7.06 M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3.36万字
文档摘要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工程勘察四标段—街道口站~马房山站区间(详勘)

PAGE27

目录

第一章前言

一、工程概况

二、勘察目的与要求

三、勘察依据

四、勘察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五、有关情况说明

第二章气象、水文

一、气象

二、水文

第三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

二、地形地貌

三、场地岩土层的构成与特征

第四章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及分析

一、统计原则和方法

二、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第五章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表水

二、场地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

三、水文地质参数

四、环境水、土的腐蚀性判定

五、混凝土所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

第六章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

一、基本烈度及抗震设防烈度

二、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三、场地土地震液化判定

四、场地抗震评价

第七章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分析与评价

一、区域地质结构

二、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

三、岩土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四、地基均匀性评价

五、地基岩土工程特性分析与评价

六、隧道围岩分级及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第八章地基基础分析与评价

一、区间隧道地层分布

二、基础选型及持力层分析

三、地基变形特征预测

四、区间隧道基础抗浮

五、拟建工程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分析

第九章区间隧道施工方法分析及评价

一、区间隧道施工工法及岩土工程问题分析

二、区间隧道端头井分析

三、区间联络通道及泵房分析评价

第十章结论及建议

第十一章审查意见及回复

附件:

1、岩芯照片5张

2、勘探点数据一览表1张

3、设计工作联系单及详细勘察技术要求1份

4、设计工作联系单及勘探孔坐标1份

5、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详勘)1张

6、水质分析报告(详勘)2张

7、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成果表2张

8、波速测试及地脉动观测报告1份

9、工程物探测井成果报告1份

10、图例1张

下册(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

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张

2、工程地质剖面图5张

3、工程地质柱状图38张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工程勘察四标段

—街道口站~马房山站区间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第一章前言

一、工程概况

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武汉市编制了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出了由12条线路组成、全长54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目标任务:2012年前建成1号线、2号线和4号线一期,总长72公里,形成沟通长江两岸的“工”字型线网;2009~2020年前在延伸在建轨道交通1、2、4号线基础上,新建轨道交通3、5、6、7、8号线,2020年前轨道交通建设规模达到231.7公里,形成覆盖三镇中心城区并与主要交通枢纽衔接的轨道交通网络;2040年前建成12条线,总长540公里,形成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8号线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一起连接了汉口后湖居住组团、永清商务区,以及武昌徐东商业圈、东湖华侨城项目开发区、洪山区省级党政机关办公区、南湖西侧高校区,加强了汉口滨江活动区与武昌滨江活动区的联系,是重要的镇间过江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8号线二期沿线串联了诸多居住区、商业区和行政中心,联系了徐东大街、东湖路、珞狮南路等城市公交密集区域,是衔接武昌中心区的一条重要客运交通走廊。

8号线二期工程起于一期工程终点站梨园站,经东湖路、八一路、珞狮北路、野芷湖大道至野芷湖,线路全长17.35km,设站12座,全部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