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人才评价改革为抓手,以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和整体水平为目标,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公正、公开的工程师职称评审制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我国工程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工程师职称评审制度,形成科学、规范、公正、公开的评审机制。
2.提高工程师职称评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增强评审结果的社会认可度。
3.促进工程师人才队伍的优化结构,提升工程师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4.优化工程师职称评审流程,提高评审效率,缩短评审周期。
5.加强评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评审工作公正、公平、公开。
三、评审范围
1.从事工程技术、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在职人员。
2.在国内外取得相应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3.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具备相应条件的人员。
四、评审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
3.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成绩。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5.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行业、专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评审程序
1.申报
(1)申报人需按照要求填写《工程师职称评审申报表》。
(2)申报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工作业绩证明等。
2.审核与公示
(1)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评审对象。
(2)对评审对象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3.评审
(1)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条件,对申报人进行综合评审。
(2)评审委员会对评审结果进行讨论,形成评审意见。
4.颁发证书
(1)对评审合格的人员,颁发相应级别的工程师职称证书。
(2)对评审不合格的人员,书面通知并说明原因。
六、评审机构及人员
1.成立工程师职称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评审委员会由行业专家、企事业单位代表、政府有关部门代表等组成。
3.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评审工作的日常管理。
七、评审纪律
1.评审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职称评审相关规定,确保评审工作公正、公平、公开。
2.评审工作人员要严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评审过程中的任何信息。
3.评审工作人员要自觉抵制各种不正当行为,维护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八、工作要求
1.各级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工程师职称评审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评审工作顺利开展。
2.各级人事部门要加强对评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评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3.各级人事部门要广泛宣传工程师职称评审政策,提高全社会对评审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4.各级人事部门要加强对评审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评审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九、工作保障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工程师职称评审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2.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评审工作效率。
3.加强与行业、企业、高校等单位的合作,共同推进工程师职称评审工作。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评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本工作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政策调整,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第2篇
一、前言
工程师职称评审是衡量专业技术人才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工程技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工程师职称评审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评审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确保评审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充分体现评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注重能力原则: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为主要评审标准,全面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
3.公开透明原则:评审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评审结果的公信力。
4.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和岗位特点,制定相应的评审标准和程序。
三、评审对象及范围
1.评审对象:在工程技术岗位上工作,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
2.评审范围:涵盖建筑、土木、机械、电子、信息、化工、环保、水利、交通、能源等工程技术领域。
四、评审条件
1.基本条件: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具有相应的学历、学位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在工程技术岗位上工作满一定年限;
-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具体条件:
-初级工程师:具备相关专业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工作满2年;
-中级工程师:具备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工作满4年;
-高级工程师: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