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清洗流程图例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1
腔镜清洗概述
02
腔镜清洗流程
04
清洗消毒注意事项
03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
01
腔镜清洗概述
微创手术
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涵盖妇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个领域。
手术器械
腔镜手术的应用
腔镜手术需要使用精密的器械和设备,包括腔镜镜头、手术钳、切割器等,这些器械在手术过程中可能沾染血液和组织残留物。
01
02
清洗不彻底的后果
患者感染
清洗不彻底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器械表面残留,再次使用时可能引发患者感染。
手术风险增加
残留的血液和组织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堵塞器械、影响手术视野等问题,增加手术风险。
清洗是消毒的基础,只有彻底清洗掉器械表面的有机物和微生物,才能保证消毒效果。
正确的清洗和消毒可以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因损坏而更换的成本。同时,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也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灭菌效果
设备保养
清洗消毒的重要性
02
腔镜清洗流程
分类
污染程度分类
根据污染程度分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
腔镜设备分类
根据腔镜设备的使用部位、污染程度、材质等因素进行分类。
手工清洗
对于可拆卸的部分,使用手工刷洗,去除表面污物。
清洗剂选择
选择专用的腔镜清洗剂,避免使用腐蚀性强的化学试剂。
洗涤
超声清洗
使用超声清洗机对腔镜进行清洗,利用超声波的震动作用去除污物。
清洗剂浓度
根据设备说明和污物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洗剂浓度。
超声机洗
使用流动水对腔镜进行漂洗,去除残留的清洗剂。
流动水漂洗
根据清洗剂的性质和设备说明,确定漂洗时间。
漂洗时间
漂洗
终末漂洗
纯净水漂洗
使用纯净水对腔镜进行终末漂洗,确保无清洗剂残留。
漂洗方法
将纯净水注入腔镜管道,排出残留的水分。
选择适用于腔镜的消毒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化学浸泡等。
根据消毒方法和设备说明,确定消毒时间和温度。
消毒方法
消毒时间和温度
消毒
干燥
干燥温度
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防止腔镜受损。
干燥方法
选择适用于腔镜的干燥方法,如自然晾干、烘干等。
清洗效果检查
检查腔镜表面和管道是否干净、无残留物。
器械功能检查
检查腔镜的关节、按钮等部件是否完好,确保器械的正常使用。
检查
03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
检查设备
用湿纱布或专用擦拭纸轻轻擦拭内镜外表,去除污渍和黏液。
去除污染物
浸泡
将内镜放入多酶清洗液中浸泡,以软化污渍和有机物。
检查内镜及其附件的完好性,确认无损坏或缺失。
预处理
检查侧漏
检查内镜的各部分,特别是弯曲部分和连接处,确保无泄漏。
标记有漏
如发现有泄漏,应立即标记并送维修部门进行处理。
侧漏
初洗
清洗外表面
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内镜外表面,去除残留的多酶清洗液和污渍。
清洗内腔
用高压水枪冲洗内镜内腔,确保内腔无残留物。
将内镜放入多酶清洗液中浸泡,以彻底分解和去除污渍及有机物。
用专用刷子刷洗内镜的各个部分,特别是难以清洗的弯曲部分和连接处。
浸泡
刷洗
多酶液清洗
高水平消毒
浸泡消毒
将内镜放入消毒液中浸泡,确保内镜与消毒液充分接触,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效果。
清洗消毒液
用无菌水清洗内镜,去除残留的消毒液。
干燥
用洁净的纱布或专用干燥设备干燥内镜,防止消毒液残留导致腐蚀。
04
清洗消毒注意事项
中性清洁剂
应选择专用腔镜清洗剂,避免使用含有氯、酒精等成分的清洁剂,以免对腔镜造成腐蚀。
酶类清洁剂
对于难以清洗的有机物污染,如血液、体液等,可使用酶类清洁剂进行处理,有效分解污染物。
清洗剂的选择
清洗刷
定期清洗管道,确保清洗剂能够充分流通,发挥清洗作用。
清洗管道
清洗设备
每次使用后,需对清洗设备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确保下次使用时的清洁度和安全性。
保持清洗刷的清洁与干燥,避免残留污染物和细菌滋生。
清洗工具的维护
消毒方法的适用性
高温高压蒸汽灭菌
对于耐高温的腔镜,可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方式,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紫外线消毒
对于不耐高温的腔镜,可采用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方式,确保腔镜在不受损坏的情况下达到灭菌效果。
紫外线消毒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腔镜表面和内部均可进行有效消毒,但需确保消毒时间足够。
1
2
3
记录每次清洗消毒的时间、使用的清洗剂、消毒方法等信息,以便追踪和评估清洗消毒效果。
定期整理清洗消毒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确保清洗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清洗消毒记录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