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聚焦语文要素,落实言语实践.docx
文件大小:39.9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2.96千字
文档摘要

聚焦语文要素,落实言语实践

【摘要】“语文要素”是贯穿统编版教材的主线,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着力点。言语实践,指向语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将“语文要素”落地到课堂,将“言语实践”落到实处,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层级序列,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关键词】语文要素言语实践统编版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统编版教材重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在文本编排上采用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组元的方式。在此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聚焦语文要素,扎实言语训练,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一课为例浅谈一些个人思考。

《带刺的朋友》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这个要素指向语言的积累。《带刺的朋友》第二个习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么偷枣的,这就指向语言的整合和复述。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单篇课文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就要紧扣言语实践。

一、以生为主,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也是评价课堂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教师应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依据学习起点,采用合适的教法设疑启思、指导训练,突出思维方式、思维能级、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前,笔者发放预学单,让学生写下不理解的词语,但并不由教师讲解词语的意思,而是在课上出示学生困惑的词语,让他们自主探究,用第二单元学习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来解决困惑。这样可以让学生注意教材的连贯性,将已经掌握的方法运用到平时学习中,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问题来自学生,也由学生自己或与伙伴共同解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点拨即可。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

二、以读为径,积累内化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要以读书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居功至伟。”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语言渲染、示范读、有意比较读、以评促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变抽象为形象,变单调为丰富,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快快乐乐地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刺猬偷枣”这一部分,笔者将教学的重心聚焦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这一中心句上,围绕“高明”,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在哪”为抓手,先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找出能表现刺猬高明的关键语句,并体会语言的生动表达。接着笔者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尤其关注叠词和拟声词,分别从“爬树”“摇枣”“扎枣”“驮枣”这四部分内容中,找到能体现小刺猬偷枣本事高明的语句,并分别抓住句中“缓慢地”“归拢”“噼里啪啦”“急火火”等关键词语,从中感受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学生在品读交流时,教师适当引导,并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矛盾点、疑问点,创设有深度的问题,用一次次的追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比如,刺猬偷棗后,“急火火地跑去了”,笔者结合之前刺猬缓慢爬树,抓住矛盾点追问:“为什么这次刺猬不缓慢地走了?”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刺猬想一想,就会明白偷到枣子的刺猬怕被人发现,急着赶紧溜走的心理。又如在扎枣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枣子归拢?”,让学生明白这一步骤的高明和必要性。矛盾点深入追问,疑问点深度思考,学生大胆表达,思维灵动,对刺猬偷枣本领的高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品读刺猬偷枣的词句,感受刺猬偷枣本事高明,又积累了生动句子,落实语文要素。学生在“读—品—悟—思”中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不断感受着小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回归文本中心,并为接下去的复述做准备。在多层次的朗读中,让学生品读刺猬形象,又通过想象、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积累内化。

我们的母语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的阅读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畅游,尽情地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思维能力。

三、以语为本,复述表达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有时抓住课文中一两个关键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带刺的朋友》这一课,不仅语言生动,词语也很有意思。把字词分类梳理,也能彰显出语言的生动性。在词语教学时,笔者出示三组词语,分别是:

①兴许散落扎在背上

②哗哗作响噼里啪啦噗的一声

③慢慢地匆匆地急火火地

第二组是拟声词,第三组是叠词,这两组词不仅仅要让学生读准、读好,更重要的是要为接下来的生动复述做准备。边读边想象刺猬在偷枣过程中爬的不同样子,以此串联偷枣的过程,丰富学生复述的语言。

新课标对中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能复述叙事